首页 典籍 佛教经典 摩诃止观义例科

第四大章总别例者

摩诃止观义例科 从义 3212 2023-04-26 17:00

  

  【科】十章十境十乘离合同异立意等别。

  【科】初十立大章言大章者准分别中十门不同具如大意与九而辨同异。

  【科】初释大意既云五略对下即是广略二门。

  【科】若尔亦可释名已去更开十章。

  【科】如法华玄释十妙文。

  【科】今此为对旨归非广非略文势便故故以大意共为十章。

  【科】禅门亦尔。

  【科】若欲开者则开显体出眼智教相则中间八章自离为十。

  【科】如五重玄义亦是合於中八而为五章合摄法入体相中义当显体合方便正观果报共为一宗起教义当於用偏圆义当判教彼为释经此为成观故有少别尔。

  【科】今存十数故离五为八更加初後则数整足。

  【科】十境离合者。

  【科】互发正意只有九双亦为成十数故加三障四魔一双故此十境若非三障即是四魔又十境者亦是为成十数故具示尔故下章安问云法若尘沙境何定十。

  【科】今於十内若更合者二乘菩萨但合为一方便境则但有九若以烦恼入於六蔽习因相中则但有八若以烦恼及业并阴入境为三道境则但有七或依前八复以慢入烦恼境中亦但成七若以见慢入世禅摄则但有六又以病患入阴入摄则但有五四三者如四魔三障若但以发不发相对则但成二若但以一所观为言则但有一。

  【科】开合虽尔今明发相气类不同是故为十。

  【科】以阴对九阴非发得是故别立二乘菩萨虽同方便发心异故烦恼起重习因轻微展转互通故名为道此诸发得三皆现起慢与烦恼滥别禅中未必一向发见病虽是阴阴不必病病虽有障非业相现病虽有魔已属魔境二及三四发相颇分况但为一最为通漫是故随相必须开十。

  【科】次明十乘立意者下文云横竖该罗十观具足今探文意总为五释一者总释二者别释三者横竖四句释四者附文来意法相释五者与他所立永异释。

  【科】总别二释横竖四句具如记中。

  【科】附文者十法生起又名为竖一一法中各含多意又名为横生起如文各有多意具如本文随义别释。

  【科】今搜文意览略知广虽有小小多少不同今於十法各例为五故立斯十。

  【科】妙境五者一为示三千在一念故二为示极理异後乘故三为欲开显思议境故四为利根者开悟理故五为下九法作所依故。

  【科】发心五者一为解理者仍须愿故二为明发心摄法徧故三为欲辨异诸徧小故四为明中根发方悟故五为下八法作行始故。

  【科】安心五者一为明有愿仍须行故二为辨中根难安故三为示法同随人异故四为示凡夫自他安故五为示开总出别安故。

  【科】破法徧五者一为辨此门徧用慧故二随用一门横竖徧故三为初心者依教门故四示初心者依无生故五三谛圆融破方徧故此中五意後之三意别在今文前之二意通在初後。

  【科】通塞五者一为示检校非一节故二为示横竖通仍塞故三为示一心仍有塞故四为示宝渚是所通故五兼消经文过五百故。

  【科】道品五者一为示须用道品调故二为示调停异偏小故三为示念处是阴境故四为示道品摄诸行故五为示品後必有门故。

  【科】正助五者一为重蔽者必须助故二为示事度能治蔽故三为示助道摄法徧故四为示正助合行相故五为示三教俱是助故。

  【科】次位五者一为示妙位使不滥故二为示妙位德难思故三为示慕果令思齐故四为增上慢知非圣故五为逗众生宜乐者故。

  【科】安忍五者一示内外障须安忍故二为斥鄙夫擅师位故三为示行者内外术故四为示先贤安忍轨故五为令策进相似位故。

  【科】离爱五者一为令离於顶堕位故二为示大小乘顶堕别故三为示似爱非真爱故四为示功用异偏小故五为令策进入初住故。

  【科】此一一五并以初文而为正意下四并是文中兼具若预了此五则对文可识。

  【科】次明所立异於诸家及今学者读文昧旨不知所立唯顺圆融若不了之修习无分於中又二先总次别。

  【科】所言总者略列十条一须知乘体无发无到二须知乘体通因通果三须知圆乘具於十法四须知大车唯喻十法五须知诸法皆具十乘六须知诸教门门具十七须知开显唯妙十法八须知简体与具度别九须知观心立十法义十须知白牛异黑牛故。

  【科】所言别者於一一法各具四意纵有一两似前附文为欲辨异他所立故。

  【科】妙境四者。

  【科】一於无情境立佛乘故若无佛乘佛法身体为徧不徧亦不应云佛法身体同於无情及以不同是故应云法名不觉佛名为觉佛即是法法即是众岂可条然。

  【科】二众生性德具三因故若无三因则缘了始有无常如何无常而立常果大经破外用别教意非此所论。

  【科】三依正二报在一念故他人咸知一切唯识不知身土居乎一心故知心体即常寂光寂光诸土无二无别遮那之身与土相称法与报应一体无差。

  【科】四佛本不断性恶法故性恶若断普现色身从何而立但使分得常住法身不动而动徧应身士具如观音玄文及第五记。

  

  【科】一发心先思所托之境如十种发心各四解不同乃至当分跨节不同。

  【科】二念念具足四弘誓故以总冠别一一行愿从兹而立故知无作四谛只一念心为依此境徧於多念。

  【科】三於一念心以辨能所以此能所悲己悲他他一念心生佛理等是故菩萨依斯起誓。

  【科】四圆发仍须徧立徧破离能着已方契所依。

  【科】安心四者。

  【科】一圆顿止观据行仍开六十四番不立多番逗会不足。

  【科】二一念止观须了能所定慧谛境诸行宛然所以离总出别别皆有总虽异而同虽同而异。

  【科】三寂照相即初心可修他以用权在於极果初後不二其教徒施。

  【科】四凡师为他仍须问彼同设一位未见益方纵转弄好异尚新而已随顺己见何关适他受者非机语见增长所以同宗枝派乖各理观既薄矛盾遂滋今家辨师先分凡圣六根净位尚曰凡流五品弟子理非真应问他设教依病立方四悉便宜二行互益何须固执终朝守株。

  【科】破徧四者。

  【科】一初无生心横竖虽徧复须後位六即竖穷若横若竖无不即理横门一一无不具竖及非横竖。

  【科】二须知他门他门理等。

  【科】三度入他门诸法无差若用一门诸门融入况涅盘释义佛藏示相棱伽释成地持对教咸随法相度入诸门又以一念心该冠两门高广大车不动而运。

  【科】四入住应徧方名假偏及以真徧尔前虽观圆融三谛但是自行观行相似约位仍在若俗若真是故虽圆未名破徧住後尚须节节离爱方能令净余位无明。

  【科】通塞四者。

  【科】一三止三观在一心中仍了开权诸法无外节节检校能着之心无检无着方乃名通。

  【科】二一心止观仍须善达通中之塞塞中苦集无明蔽等无非法界成於无作谛缘度也。

  【科】三初心宝渚六即甄分故得毫善皆成佛因。

  【科】四须了能破转为所破谓贼为将此喻可知若不尔者不见说观然成或过乃成菩萨旃陀罗也。

  【科】道品四者。

  【科】一为示闻观大小俱须讲者唯约小位辨之尚失小乘相生相摄况复余耶大乘观者大小俱弃将何以为所行之轨。

  【科】二须用诸品展转调停诸家纵修唯云念处後品何妨而不用之。

  【科】三圆道品後明三空门他既不明能通何在如世行道至无门可入。

  【科】四与一切行名异体同具如摄法文中广明。

  【科】正助四者。

  【科】一圆顿仍须助开三脱近代修者得语为证是故不论助治开门。

  【科】二别教教道仍名为事乃至用圆犹名理助助成理发案位胜进。

  【科】三虽用三教而为助治仍须委用对转兼具他无一番况复诸句。

  【科】四六度乃至一十二条成道转法轮入涅盘等俱须四教事理合行。

  【科】次位四者。

  【科】一始终不二仍须六即弘教修观咸须委知方免初住称为妙觉。

  【科】二他又不立五品六根法华之文便为无用。

  【科】三约阴界入而辨次位。

  【科】四六时五悔为入位方便他不明之将何以为圆行之始。

  【科】安忍四者。

  【科】一虽行六度事理相即即位未深因生违顺他不辨此牵破观心不入六根良由於此。

  【科】二事理虽即须知此位烦恼全在岂以麤心暂时小息便计此相而为果头若叹为果头慙不敢受若降为凡下仍复鄙之二楹中间无所名也是故当知初品检量他己无分。

  【科】三内外违顺俱安忍故须明识能忍所忍。

  【科】四以三术自安令入後位。

  【科】离爱四者一三界爱断仍受爱名二此顶堕名不同退堕三受。

  【科】此互用得法受名四此位向後复须入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