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英雄传奇 >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熊大木
22.00万 字 总点击 9220 推荐票 938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武穆精忠传》《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等) ,是明代小说家熊大木创作的长篇小说。最早刊行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小说写岳飞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最后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翔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书友评论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武穆精忠传》《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等) ,是明代小说家熊大木创作的长篇小说。最早刊行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小说写岳飞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最后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翔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最新章节 :   第七十五回 冥司中报应秦桧 更新时间 : 2022-03-27 19:27

同类推荐
  • 杨家将传

    作者 : 熊大木

    《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作者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贯串了反抗外族入侵,歌颂抗敌英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 古本水浒传

    作者 : 梅寄鹤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仍有争议。梅氏藏本《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则与现存任何其他《水浒传》版本不同。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一般所称“梅氏水浒”或“古本水浒传”等,即指此书后五十回部分。

  •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作者 : 施耐庵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 后水浒传

    作者 : 青莲室主人

    《后水浒传》是明末清初青莲室主人辑长篇小说,四十五回。 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小说写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好汉被朝廷害死后,昏君奸臣依旧倒行逆施,荒淫误国。徽宗听信童贯等人联金攻辽之计,引起金兵大举向中原进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百姓流离失所。宋江转世的杨幺、卢俊义转世的王摩,和其他梁山好汉转世的马隆、何能等38人,在贪官污吏的逼迫下,于洞庭湖聚众起义、除恶扬善的事迹。《后水浒传》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与南宋初年杨幺起义联系起来,给人以鲜明的启示:只要专制制度不除,民众的反抗即不止。小说承《水浒传》余绪,对好汉反暴政一面用笔颇多,但反暴政与侠客行侠不尽相同,其成就缺陷与《水浒后传》颇为相似,对于“侠义精神”和江湖行侠表现不多。

  • 水浒后传

    作者 : 陈忱

    《水浒后传》明末清初时陈忱著长篇小说,又名《混江龙开国传》《三续水浒传》,八卷四十回。 成书于清初。 全书共四十回,主要写梁山英雄中尚存的李俊、燕青等三十二位英雄再度起义,由反抗贪官污吏,转为反抗入侵的金兵,惩治祸国通敌的奸臣、叛将,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的故事。书中对坚持忠义、不畏奷邪梁山好汉的歌颂,对祸国殃民、出卖民族利益的奸佞小人进行鞭挞,表达了明代遗民对明代混乱朝政的批判,并通过梁山好汉海外立国、追思前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的愿望。《水浒后传》在《水浒传》的基础上,描绘梁山旧日英雄招安后的经历,众好汉受压迫奋起反抗的故事具有“侠义精神”内涵,但由于作者创作目的主要是表达家仇国恨,对于纯粹的“侠义精神”和武侠江湖落墨甚少,但胜在文笔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