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玄奘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般若经(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文Mahā-prajňāpāramitāsūtra) “般若波罗蜜多”(Prajňāpāramitā),意为“通过智慧到彼岸”。略称《大般若经》、《般若经》。佛经名。为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到龙朔三年(663年)译。六百卷。

517.43 万字 | 2022-07-14 11:16更新

宗镜录
宗镜录

永明延寿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昭示禅教一致之修禅要文集。全书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等三部分。第一部分标宗章,为总论概说,占第一卷之大半。第二部分问答章,自卷一后半至卷九十三,讨论关于心与教禅诸宗之异同问题。第三部分引证章,自卷九十四至卷末,引证三百余处经文以强调第二部分之论述。书成之后并未流通,至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始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有改订版出现,明末刻印嘉兴藏时,智旭重新删定改订本。至清代,续有节本出现。

238.11 万字 | 2024-03-31 08:59更新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玄奘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梵名Abhidharmamaha^vibha^s!a^ -s/a^stra 。凡二百卷。略称大毗婆沙论、婆沙论、婆沙。唐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七册。本论乃注释印度迦多衍尼子之阿毗达磨发智论,广明法义,备列诸种异说。自西元一○○年至一五○年间于北印度迦湿弥罗(梵Kas/mi^ra ,今克什米尔)编辑而作,为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者。相传系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梵Pa^rs/va )招集五百阿罗汉,经十二年而成,即第四次之经典结集。本论之内容系收集诸论师对说一切有部佛教根本圣典发智论之注释,与发智论同样分杂、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蕴(八章)。系统地总结‘说一切有部’之理论主张,并对大众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分别说部等部派,以及数论、胜论、顺世论、耆那教等之观点进行批驳。其中心问题为三世实有与法体恒有论。由于此婆沙论之编辑,部派佛教教义遂因而广为宣扬,对大乘佛教亦产生极大影响。异译本为阿毗昙毗婆沙论,凡六十卷,相当于玄奘译本卷一一一以前之部分,为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合译,世称为旧婆沙,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二论皆为研究部派佛教之珍贵资料。

237.79 万字 | 2024-03-31 08:59更新

五灯全书
五灯全书

超永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五灯全书》一二零卷,此书大部份系根据五部《灯录》及各禅宗史书编集而成。编者超永为康熙年间北京圣感寺住持。卷首有上康熙奏疏、序文、凡例及目录。关于此书之价值,陈援庵于《清初僧诤记》一文中曾云“书合五灯会元及五灯会元缵续,而增其所未备。南岳青原下,各迄三十七世,集五灯之大成,为宗门之宝窟。与严统之疏陋偏激,不可同年语矣。”

175.55 万字 | 2023-02-15 19:48更新

安士全书
安士全书

周梦颜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安士全书》,佛学经典著作,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

161.24 万字 | 2024-03-14 08:44更新

一切经音义
一切经音义

释慧琳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凡开元录入藏之经典二千余部,一一徧释,引书几七百种。隋唐志著录久佚不传之作,如广仓、字统、字指、字书、韵略、韵诠、纂韵、韵英、桂宛、珠丛、文字集略、开元文字音义,固独赖其征引;而如张戬考声集训、古今正字、文字典说、文字释典诸书,并隋唐志亦未著录。即传世之书,引说文则声义并载;引玉篇有野王案语,与杨守敬在日本访得之详本及万象名义之据本合;引国语则唐固注,引孟子则刘熙注。此外文佚秘籍,不可殚记。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慧琳是在玄应书的基础上所做的增补,因此,慧琳之书已经包含了玄应书的内容。

142.18 万字 | 2023-02-20 20:49更新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释道世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法苑珠林》是唐释道世撰佛教类书。一百卷。别本作一百二十卷。全书分为一百篇六六八部,概述佛教之思想、术语、法数等,博引诸经、律、论、纪、传等,共计四百数十种,其中有现今已不存之经典。又以内容之不同而分类,故使用极为方便。其引用之文并非照经文抄录,而系录其要义。为我国佛教文献中极其珍贵之一部书。宋高僧传卷四、大唐内典录卷五、阅藏知津卷四十三。

122.75 万字 | 2023-02-20 21:00更新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澄观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被称为华严经注释之双璧。其后,再将华严经疏详为解说,敷衍而成本书。本书前九卷系著者之华严思想纲要,即本书之‘玄谈’部分,素来备受重视。华严经疏演义钞三十卷,即由本书之玄谈部分别出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总序名意,释大疏之自序。(二)归敬请加,释大疏之归敬序。(三)开章释文,广逐疏之本文,次第释之。(四)谦赞回向,略解末尾之流通偈。先详释教起因缘、藏经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局、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等九科玄谈,后则依经文而作注解。

116.78 万字 | 2024-04-04 20:40更新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玄奘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梵名Abhidharma -nya^ya^nusa^ra 。凡八十卷。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又称随实论、俱舍雹论。略称顺正理论、正理论。共计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分为八品:(一)辩本事品,明示蕴、处、界之三种,摄一切法。(二)辩差别品,明示二十二根之差别,论破无因、一因、不平等因等之计执。 (三)辩缘起品,明示三界、五趣、七识住、九有情居、四生等,及中有、十二因缘、有情非情之世间相等。(四)辩业品,辩说诸业。(五)辩随缘品,说明烦恼。(六)辩贤圣品,叙述贤圣之行果。(七)辩智品,说明断道。(八)辩定品,辩说诸定。本论以有部之立场,论破世亲之俱舍论,为宣扬有部宗义之书,亦为研究俱舍论所不可或缺之著作。

110.98 万字 | 2024-03-31 08:58更新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

菩提流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简称《宝积经》。唐菩提流志等译。一百二十卷。分四十九会。魏晋至唐诸译家以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一卷,称“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称“新译”。此经为新旧译合编本。为一部大乘经丛书,以般若为本,泛论大乘教义之各个方面,内容颇为丰富。每一会相当于一部经。如有论述般若性空的《文殊说般若会》,有论“如来藏”的《胜鬘夫人会》,论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的《菩萨藏会》,宣说净土法门的《无量寿如来会》,说出家在家法的《郁伽长者会》,说佛身口心三密的《密迹金刚力士会》等。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编入此经的部分会的单译本、异译本达四十余种,皆收入《大正藏》第十一、十二册。

110.17 万字 | 2022-08-22 11:11更新

华严经合论
华严经合论

李通玄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华严经合论》,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即:(一)依教分宗,(二)依宗教别,(三)教义差别,(四)成佛同别,(五)见佛差别,(六)说教时分,(七)净土权实,(八)摄化境界,(九)因果延促,(十)会教始终。李通玄系一居士,与法藏为同时代之人,虽亦尊崇十玄六相之法相,然与法藏异趣,以自家独特之见解研究新译之八十华严,为新华严注释书之先驱,尔后清凉国师澄观着华严大疏钞,受华严经合论影响之处亦不少。本书之卷首附有李通玄之略传,并叙述本书流传之概要。本书与诸家说法相异之处,即视华严一经为十处、十会、四十品;且不用五教之说,而用十教判;另加性恶说,并发挥三圣圆融之义。又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李贽)、华严经合论纂要三卷(方泽)等。

110.11 万字 | 2023-04-21 16:32更新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

龙树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智度论》(梵文:Mahāprajnāpāramitāśāstra, 英文:Great Treatise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度经论》、《大慧度经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约三世纪)撰,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

108.22 万字 | 2022-06-21 15:40更新

华严纲要
华严纲要

澄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澄观,唐代僧人。山阴人,俗姓夏侯。住五台山清凉寺,博综经论。德宗延入译场,使造疏,遂编成十卷以进。好游名山。宪宗时赐号清凉国师,寻示寂,年七十余。弟子传法者百余人。有《毗庐疏》、《随疏演义》、《华严纲要》、《三圣圆融观》等。华严大经者。乃毗卢遮那佛称法界量显现自性因果本妙庄严究竟圆顿总持法门也。文丰义富。事渺宗玄。要而收之。不出四法界而已。

106.10 万字 | 2023-04-21 16:51更新

阿毗昙毗婆沙论
阿毗昙毗婆沙论

浮陀跋摩 道泰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六十卷。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之异译本。依道挻所作之序载,本论旨在注释八犍度,初译成百卷,惟以北魏太武帝攻破北凉之故,经书、什物皆烧毁,其后零落收拾而仅得六十卷。六十卷中唯注释杂、使、智等三犍度,其余五犍度均已逸失。后世称此论为旧婆沙。新译本则为唐玄奘之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103.59 万字 | 2024-03-31 08:58更新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广说‘正法念处法门’,阐明三界六道之因果关系。亦即依十善业道品、生死品、地狱品、饿鬼品、畜生品、观天品、身念处品等次第,观六道生死之因果而详说厌离之道。该经思想系以比丘修道为主,虽属小乘范畴,然构思雄奇,笔致奔放,时时显露大乘思想之端倪。尤其对六道轮回之因果关系,有极正确与周密之描述。

88.48 万字 | 2024-03-20 19:43更新

五灯严统
五灯严统

通容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五灯严统》,书名。二十五卷。明·费隐通容编。收在《万续藏》第一三九册、《禅宗全书》第十七、十八册。作者鉴于《五灯会元续略》偏重曹洞宗语录的辑录,为强调“只有曹洞宗属于青原系,其它宗派均属南岳系”的论点,乃编纂此书,以解明禅门五家法灯相承的系谱。

82.73 万字 | 2023-04-22 08:42更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澄观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疏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系针对当时华严宗僧多违背祖师法藏之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旨。全书分十门,即:(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解文义。其中‘藏教所摄门’,载述菩提流支、鸠摩罗什、昙牟谶、慧远、印法师、刘虬、岌法师、真谛、慧观、惠光、吉藏、法云、智顗、元晓、慧苑等之判教理论,并阐释华严宗之小、始、终、顿、圆等五教判教学说,主张华严经属于圆教。其‘义理分齐门’,则广立门目,论理事无碍等教理。有关本书之撰著年代,依宋高僧传卷五澄观传载,始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成于贞元三年(787)。另据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八载,则谓建中四年(783)起稿,历时四年乃成。本书之注疏有澄观自着之随疏演义钞九十卷、疏演义钞三十卷,及净源之疏注一二○卷、贤昱之略注经百卷等。

77.81 万字 | 2024-04-04 20:40更新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志磐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着。略称统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全书主要阐明天台教学之传统,以南宋景迁之宗源录、宗鉴之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仿史书纪传体及编年体增编而成。分为本纪八卷、世家二卷、列传十二卷、表二卷、志三十卷。本纪记载释迦成道、益物与天台宗所奉西土二十四祖、东土九祖、兴道以下八祖之传。世家收录南岳、天台等一九八人之传记。列传收录慈云至广智、神照、南屏等三七八人之传记(十九、二十两卷五十五人之传已佚)。表有二:(一)列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五百三十余年间之历代传教表。(二)图示西土与东土之佛祖系谱。志则有九种:山家教典志一卷,录天台宗著作;净土立教志三卷,记述净土宗僧俗传;诸家立教志一卷,记述禅、华严、法相、密教、律诸宗创教简史;三世出兴志一卷,略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大小三灾;世界名体志二卷,记述世界八方诸天通论;法门光显志一卷,列记有关像塔、佛事诸录;法运通塞志十五卷,篇幅最大,编年记载历代佛教史迹;历代会要志四卷,辑历代兴废佛教事例;名文光教志二卷,载赞颂天台宗之志记碑文等。本书奉天台宗为正统,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因采择史料丰富,编选精审,不失为研究中国佛教史之重要参考资料。其中第十九、二十两卷仅存目录而缺传文,然卍续藏本法运通塞志之末段有所补录,此或为后人所增补。此外,继本书之后,另有续佛祖统纪一书之刊行,计二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其内仅增补列传部分,所增补者为三十人之传记,然编者、编时不详。

76.78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实叉难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八十华严》,唐实叉难陀译,又称“新华严”或“唐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华严宗根本经典。《华严经》是释迦牟尼成道后之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76.17 万字 | 2022-11-10 16:39更新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

无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亦称《十七地论》《瑜伽论》。称弥勒述,无著记,唐玄奘译。一百卷。为传说弥勒菩萨授予无著的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依瑜伽师修习的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论述禅观及修行果位尤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书。相传弥勒口述,无著记录。有梵文本。中译本有唐代玄奘译,100卷。玄奘前还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9卷,陈代真谛译《十七地论》5卷(已散失, 尚存与玄奘本《摄决择分》相同的《决定藏论》3卷)等5个不同节译本行世。中译藏文全译本仍存。古印度最胜子、德光等人对此论作过注疏,有中译汉、藏文2种译本。收入汉、藏文2种《藏经》。分本地、摄抉择、摄释、摄异门、摄事五分。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依的根本论典。

74.30 万字 | 2024-03-31 08:5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