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7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为世尊功德巍巍。愍念众生为之伤悲。时与弟子大士相追。止处乐音广有所开。有一母人贫老伛偻。长跪问佛。五阴六衰会合我身悉为是谁。来何所从去何所归。惟愿世尊。为我思惟。佛言善哉。宜识其几。诸法因缘识之者希。譬如钻火两木相揩。火不从钻亦不从燧。火出其间赫赫甚辉。还烧其木木尽消微。亦如捶鼓。其音哀摧声不从革。亦不从捶。诸法如是。因缘相推。亦如天雨风云雷电合会作雨。不独龙威。诸法如是文亦如是。譬如画师。调和彩色因素加画无形不即。皆须缘合非独一力。母人闻经。欢喜倾侧即得法忍。身不疲极。阿难启陈。此何母人。问佛诸法生死所从。心开意解即得道真。  佛语阿难。听我所言。前过去佛

  • 佛说胜义空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6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俱卢数国。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诸有法门我如前说。复有正法名胜义空。汝等谛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诸苾刍。此中云何名胜义空。谓眼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眼灭时亦无少法离散可去。诸苾刍其眼无实离于实法。以要而言。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他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彼意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意灭时亦无少法离散可去。诸苾刍。彼意无实离于实法亦如前说。别法合集。此合集法无实可得。因缘所生。此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

  • 佛治身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6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当学工语。不沙门法行。独一处坐。但当正意。一处一卧一行不中正。一为晓身受经。亦独居还使千人一人胜千军中能得胜。一人能胜身。是为胜军中。胜胜。胜者。不如胜。余胜。己胜身常为胜。无力亦不胜摩泛蓝亦不能己胜不能作不胜比丘胜乃不胜先为自身定正教后教余为诸辈如我。自身上头随法行。便教余人。如是易教。己身如是。如教他人。已得身教意。不复难教余。欲教余先自教。还使自教。从身教得黠。为自身他故多人亦莫犯。无有极自身。为自念无有极。自归无有过身。自归不如自归谛。教身已黠。得归已黠。便得法已黠。便得戒已黠。昆弟中不复忧已黠。便得乐已黠。不复忧自身。自归身亦得归他人。己身无有极。教

  •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6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何谓为五。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何因贤者说法得长寿。用前世说法时。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其义备足。归寂无为。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用是故得长寿。何因说法之人。得大富饶财多宝。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施与。用是故得大富。何因说法之人得端正无比。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和气安之。即颜色悦自生光

  •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5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护安隐处。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

  • 佛说报恩奉盆经(亦云报像功德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5

    佛说报恩奉盆经(亦云报像功德经)    阙译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揵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界。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相连柱。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告目连。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世父母在厄难中者。具麨饭五果汲灌瓫器。香油庭烛床榻卧具。尽世甘美以供养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得六通飞行。教化声闻缘觉。菩萨大人权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4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修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当发大菩提心。宁失身命不应退转。二者应当亲近善友。宁失身命不应远离。三者应修忍辱柔和。宁失身命不生嗔恚。四者当依寂静之处。宁失身命不思愦闹。诸善男子。如是四法。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诸欲求胜果  当发菩提心  策勤精进行  须依善知识  忍辱佛所赞  称为有力人  空闲圣所居  无畏犹师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作是言。诸有智慧

  • 菩萨诃色欲法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4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从病得差。复思得病。智者怒之知其狂而颠蹶。死无日矣。凡夫重色。甘为之仆。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复鈇质寸斩。锋镝交至。甘心受之不以为患。狂人乐狂不是过也。行者若能弃之不顾。是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得出牢狱。永无患难。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停渊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近。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

  • 十二品生死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4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精舍。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为汝说经。比丘应。唯然世尊。愿受教敕。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死者。谓八等人也。六曰欢喜死者。谓行一心也。七曰数数死者。谓恶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谓凡夫也。九曰横死者。谓孤独苦也。十曰缚著死者。谓畜生也。十一曰烧烂死者。谓地狱也。十二曰饥渴死者。谓饿鬼也。比丘当晓知是。当作是学勿为放逸。勿起淫色。远离诸横以清净心。所未得证常令成就。所以者何。数数死者甚苦。悔死亦苦。横

  • 佛说法受尘经

    发布时间:2022-07-19 08:23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言比丘。凡人为一法。受尘自污。迷惑忧愁。没无端际。吾见其不得无上吉祥之道。如丈夫欲见女子色。是以好色之士。为染为醉为贪为污为惑为著为住为受。从淫女言故。长久趋走往来。为受勤苦耳。常欲闻淫女之声。鼻欲闻其香。舌欲得其味。身欲更其细滑。是以长久趋走往来受苦。是故不当为女色声香味细滑所染惑也。当觉知是。又复诸比丘。凡人为法。受尘自污。迷惑忧愁。没而无际。吾见其不得无上吉祥之道。如淫女欲见男子色。是以好色之女。为染为醉为贪为污为惑为著为住为受。为士色故。长久趋走往来受苦耳。常欲闻男子之声。鼻欲闻其香

大家都看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