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白云守端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四卷。又作白云守端和尚广录。宋代僧白云守端(1025~ 1072)撰,处凝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本书系守端之弟子编集守端于其所建江州(江西)之圆通崇胜禅院、承天禅院及舒州(安徽)法华山证道禅院、龙门山乾明禅院、兴化禅院、白云山海会禅院等六处之语录,以及祖堂纲纪序、偈颂、颂古一一○则等。

9.35 万字 | 2024-04-25 18:35更新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云栖净土汇语,一卷,清虞执西、严培西同录,按目录有吴应宾所作像赞,今佚,有附录。

3.28 万字 | 2024-05-18 09:49更新

真歇清了禅师语录
真歇清了禅师语录

真歇清了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二卷。又作悟空禅师语录。宋代僧清了(1089~1151)撰,侍者德初、义初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卷上原题为‘劫外录’,全称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集录上堂语、示众法要、机缘、偈颂、宏智正觉撰之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华藏无尽灯记、净土宗要、船子夹山话等。卷下原题为‘真歇和尚拈古’,系信心铭诸种注疏中最早之一种。与清了同世之大慧宗杲力倡看话禅,而对清了与宏智正觉所主张之默照禅加以非难;故清了作信心铭拈古,针对宗杲之非难发挥玄旨,并指陈时世之恶弊,教诫乱禅盲悟之徒。内容虽为注解,然系论述宗乘之拈提,而非言句之解释。

1.96 万字 | 2024-05-18 09:55更新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属道教早期经典。 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0.79 万字 | 2021-02-28 09:09更新

度世品经
度世品经

竺法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度世品经》,六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离世间品之异译。度即离之义也。即《八十华严》离世间品。而末后有一段与如来问答。乃大本中所无。

6.80 万字 | 2022-11-06 14:40更新

大乘密严经(地婆诃罗)
大乘密严经(地婆诃罗)

地婆诃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乘密严经》(梵Mahāyāna ghana-vyūha-sūtra,藏H!phags-pa rgyan-stug-po bkod-pa shes-bya-ba theg-pachen-poh!I mdo)三卷。简称《密严经》。有两种译本,一为唐·地婆诃罗(日照)译,另一为唐·不空所译,二本均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大体而言,二译本的译语大致相同,而品名稍异。然就体裁而言,正如不空译本篇首的代宗序文所说,日照译本的长行、偈颂各半,不空译则多偈颂韵文。此外,日照译较不空译有更多的省略处。今通行日照译本。

3.52 万字 | 2023-02-14 21:49更新

女论语
女论语

宋若莘 宋若昭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 从孔孟“妇人从人者也”等言论始,到西汉刘向《烈女传》、东汉班昭《女诫》、晋代《女史箴》、明代《闺范》、清代《教女遗规》,古代社会对妇女行为进行规范的文章不胜枚举,《女论语》更是直接承袭了《论语》之名。

0.34 万字 | 2023-11-20 20:24更新

性善恶论
性善恶论

传灯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性善恶论》,六卷,明传灯著,(目录作注)并序,王立毂序。性具善恶论是天台宗佛性论之基本思想,亦为历代天台宗匠视为家珍。及至明代幽溪传灯法师,尤以性具善恶之旨趣为洞明如来出世、为众生开示悟入这一大事因缘之眼目;亦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圭臬。其晚年所著《性善恶论》六卷,秉承天台付嘱,融摄孔门道脉;糅合众经论,综合诸师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详尽阐述了天台宗性具善恶之旨要。此外,其早年所著《净土生无生论》,涵摄华严宗、禅宗、净土宗以及世间心性论等,复以明心见性、即心是佛、行归净土等总以发明天台性具思想。在其弘宗演教、肆力躬行之下,一时缁素云集响应,大大改变了天台宗长期以来的疲弊颓势。

13.53 万字 | 2024-03-20 10:37更新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三卷,清西宗集注,有原敍、缘起、例言及科文。

9.89 万字 | 2024-03-28 14:29更新

西游真诠
西游真诠

陈士斌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小说评点本。清陈士斌评点。 一百回。有回评和眉批。卷首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尤侗《西游真诠序》,称评者用“三教圣 人之书”“解《西游记》”,揭示其基本精神。间有 评语指出小说“粗看极其荒唐,细味实在至理” (第六十九回评)、“借以喻古来世情之变幻” (第十回评)等,涉及到神魔小说的创作方法。 也注意到小说刻画人物时“八戒有八戒的声 口,行者有行者的身分,摩神写意,无不精妙” (第二十五回评),并认识到《西游记》“笔墨游 戏”,“趣而且妙”的特点。有清乾隆庚子 (1780)刊本等。

24.56 万字 | 2024-04-07 21:43更新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

14.61 万字 | 2024-04-08 17:10更新

太上洞渊神咒经
太上洞渊神咒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家咒语书。简称《神咒经》。西晋道士王纂编。二十卷。计有誓魔、遣鬼、缚鬼、杀鬼、禁鬼、斩鬼等品,并附有各种制鬼符箓。称“自今以去,道士转经行道之处,魔王不得挠之。”杜光庭序称,西晋末,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或谓该书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前后十卷及各卷体例不一致。其成书下限不应晚于东晋末。收入《道藏》第一七○至一七四册。

18.95 万字 | 2024-04-14 21:51更新

律宗新学名句
律宗新学名句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三卷,共四万字左右,宋时惟(怀)显编,其文前之序写于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本文以小辞典的方式,通过对与律宗思想相关的“词条”的排列而汇集了律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该书在词条排列上模仿《增一阿含经》的体例,从“一”开始,诸如“一律:事钞四分一律宗是大乘”,“二种戒:一性戒二遮戒”,直至“六十二见”、“八十种好”等,以数字递增而排列,以数带词,最后终于“如来成道终至涅槃说八万四千法门”。与《律宗会元》的写法不同,《律宗新学名句》的释意极为简略,大多都是一句话。惟显在其前的引文中说到了其编纂的目的:毗尼中具列增一之文,而不兼通诸部。夫己宗虽广诸乘法数,而但局据一家,是使吾宗晚进辈,昧于披捡,致多阙如。予以时习之暇,辄恣讨论,统括诸部文句,搜罗一宗名言,总成三卷,用贻新学。虽不能发明大义,庶有补于遗忘云尔。本书内容涵盖律学和律宗发展史上的人物、名称、历史、事件和理论,检索方便。《律宗新学名句》还收有《前代章记解释事钞共六十家》的作者和篇章,这些对于今天了解南山宗的法脉和律学思想的传承都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

11.26 万字 | 2024-04-19 09:54更新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分梨十化集

王重阳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教著作。金代王喆撰,门人朱抱一编,二卷。卷首有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马大辨序,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述马丹阳夫妇入道本末甚详。谓分梨十化者,乃王重阳初化马丹阳时,令其弃家学道,马丹阳夫妇未肯轻从,王乃锁庵百日,每十日索一梨分送马丹阳夫妇,自两块至五十五块。每分送皆作诗词歌颂,隐以内丹性命双修微旨,令其断妻子缠缚,脱家庭樊笼,断酒色财气,调和神气,返照心性,以求神仙之乐。丹阳悉皆酬和,由是达天地阴阳奇偶之数,明性命祸福生死之机,遂屏俗累,改衣冠,焚誓状,夫妇并出家从师。此集原为 《重阳教化集》之中集,《道藏》编者将其分出单行,共载王重阳与马丹阳夫妇唱和诗词八十余首。其中亦有见于《重阳全真集》、《渐悟集》、《神光粲》中者。载《道藏》第七百九十六册、《道藏辑要》 胃集。

0.90 万字 | 2024-05-03 22:06更新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

康僧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六度集经》收录多种本生经及各种本生故事,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佛教讲究修六度,,也称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项修持内容。六度集经分六章,即(1)布施度无极章,(2)戒度无极章,(3)忍辱度无极章,(4)精进度无极章,(5)禅度无极章,(6)明度无极章。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须大拏经〉分别相当于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大意经》、西秦·圣坚译的《太子须大拏经》。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经〉相当于后汉·安世高译的《太子墓魄经》及西晋·竺法护译的《太子墓魄经》。〈顶生圣王经〉相当于宋·施护等译的《顶生王因缘经》。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当于西晋译者佚名的《睒子经》及西晋·圣坚译的《睒子经》。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当于吴·支谦译的《九色鹿经》。

8.07 万字 | 2022-10-20 15:56更新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凡二卷。译于南北朝初期(350~431),译者佚名。又作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秘藏经、秘密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佛陀对来自常出大音国之无量志庄严王菩萨宣说秘密藏法。菩萨欢喜而以身供养佛,且变现稀有广大之神通。佛更就大德迦叶之启问而敷演秘密藏法。

1.27 万字 | 2022-11-20 16:19更新

易纬稽览图
易纬稽览图

郑玄 | 易学典籍 | 已完结

《易纬》既为汉代流行的纬书之一,故郑氏为之作注。此书今本均为辑佚,故多有残缺,其内容包括《易纬乾坤凿度》、《易纬乾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易纬通卦验》、《易纬乾之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灵坤图》等。

1.72 万字 | 2022-12-15 08:18更新

易图通变
易图通变

雷思齐 | 易学典籍 | 已完结

《易图通变》,阐述道教易学(数学派)和融通《老》、《易》的道书,五卷,宋末元初道教易学象数学家(尤精数学)空山先生雷思齐著。此书是宋易象数学派:理论的名著,更是道教易学中深究“数学”的代表作。内述《河图》、《洛书》、参天两地倚数之图、错综会变等图、河图遗论等。尊崇《老子》、融通《老》、《易》之学。合儒:苦之所同;并阐发陈抟图学,图文对照,别具风格。推崇数学,认为“数为天地理”、“数生象”、“极其数然后能定天下之象”;从“数学”角度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天地之理皆有“数”的规定性,阴阳卦象、方位、四季、万物都是“数”的递增法则陆续产生的。雷氏以“道一”为宇宙生成发展的根源,认为“一”自身分裂为“二”,为其自身树对立面,所谓“起自为之对”,又自身增而为“三”(“二”与“中合”而为“三”),以其自身之分裂与增殖,演绎宇宙万物产生的过程。雷氏摄《易》以丰富道教义理,以《易》释《老》,弘光道教尊《老》的根本信仰,对道教义理发展有深远影响。明《道藏》太玄部“若”字号收载。

2.13 万字 | 2022-12-15 08:26更新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尹喜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52 万字 | 2023-09-03 20:55更新

太清石壁记
太清石壁记

苏玄朗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太清石壁记》,原题“楚泽先生编”。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抱朴子•遐览篇》已著录“樊英石壁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三卷”。注称:“乾元中(758-760)剑州司马纂,失名。”按苏元明即隋代罗浮山隐士苏玄朗,号青霞子,精通内外丹法。本书似为苏玄朗据魏晋丹书纂集丽成,又经唐人楚泽先生改编。书中记载外丹服食药方五十馀种。皆列举药物分两及捣炼制作方法。上卷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丹方、太一金膏丹方、石硫黄丹方等二十馀种药方,并有造六一泥法、造丹炉药釜法、飞丹禁忌法等。卷中收录八神丹方、三使丹方、召魂丹方等三十馀种造丹方法,并附服丹方法、禁忌及效验。又有〈丹经秘要口诀〉及〈合药诀〉,列举六十馀种药物之异名。下卷有炼钟乳法、作铁粉法、造砒丹法等丹方,并有服诸丹诀、疗病状法、服丹人消息法,以及鉴定金石药形质美恶之法等。据称依法服丹,可治病或登仙。本书亦为研究早期炼丹术及医药史之重要资料。

1.50 万字 | 2023-12-31 14: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