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

周公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率军东征,平定叛乱,在“天下之中”洛邑(今洛阳)营建成周城,制礼作乐,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到了卫国 [31]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 。《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6.45 万字 | 2023-11-20 20:31更新

仪礼
仪礼

佚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7.26 万字 | 2023-11-20 20:37更新

王阳明集
王阳明集

王阳明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63.74 万字 | 2023-12-13 10:59更新

阳明先生文集
阳明先生文集

王守仁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本书为明代黄绾编撰的《阳明先生文集》,包括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后有传习录、续传习录等。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55.64 万字 | 2023-12-13 14:40更新

童蒙训
童蒙训

吕本中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童蒙训 》,一名《西垣童蒙训》。南宋吕本中撰著,基本上是一本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著作,也包含有成人修已治人之道。吕本中原属北宋故家,元祐遗老,成年后虽与程门游酢、杨时、尹焞交游,但幼时不名一师,多本于家传。《童蒙训》上绍原明(吕希哲,本中的祖父)。下启伯恭(吕祖谦,本中之孙),多录取大儒名言,述根本经训,集师友杂说,书正论格言。认为进行道德教育,当以儒家《孝经》等经典为本,融通诸子百家。

1.96 万字 | 2023-12-28 08:47更新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程登吉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幼学琼林》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 (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三点水)。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大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首先,相对而言,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其次,它包罗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再次,正文部分就有释文,人们读起来颇党明白晓畅,毫无滞碍,而且释文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水;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正因为如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清人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 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8.03 万字 | 2023-12-28 09:10更新

太清石壁记
太清石壁记

苏玄朗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太清石壁记》,原题“楚泽先生编”。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抱朴子•遐览篇》已著录“樊英石壁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亦著录“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三卷”。注称:“乾元中(758-760)剑州司马纂,失名。”按苏元明即隋代罗浮山隐士苏玄朗,号青霞子,精通内外丹法。本书似为苏玄朗据魏晋丹书纂集丽成,又经唐人楚泽先生改编。书中记载外丹服食药方五十馀种。皆列举药物分两及捣炼制作方法。上卷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丹方、太一金膏丹方、石硫黄丹方等二十馀种药方,并有造六一泥法、造丹炉药釜法、飞丹禁忌法等。卷中收录八神丹方、三使丹方、召魂丹方等三十馀种造丹方法,并附服丹方法、禁忌及效验。又有〈丹经秘要口诀〉及〈合药诀〉,列举六十馀种药物之异名。下卷有炼钟乳法、作铁粉法、造砒丹法等丹方,并有服诸丹诀、疗病状法、服丹人消息法,以及鉴定金石药形质美恶之法等。据称依法服丹,可治病或登仙。本书亦为研究早期炼丹术及医药史之重要资料。

1.50 万字 | 2023-12-31 14:30更新

犹龙传
犹龙传

贾善翔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犹龙传》,北宋道士贾善翔编撰。南宋《秘目》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此书三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为六卷,收入洞神部谱录类。此书为老子神话传记。卷首有贾氏自序,谓自《史记》以下,历代史书记述老君降世事迹,大多简约不详。作者因此据有关史书道典撰集此书,“庶其详也”。全书分二十八篇,以编年体详述老君应时降世,传道设教之灵异事迹,以及历代崇奉老君之事。其事上起元始之时,下止于北宋真宗朝。此旁征博引,大多为道教神话。传说孔子曾赞叹“老子其犹龙乎!”本书题名为“犹龙传”。

4.41 万字 | 2024-02-27 19:53更新

六道集
六道集

弘赞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六道集》,佛教论集。清康熙十八年(1679)弘赞辑。五卷。是一部有关佛经中“六道”内容的资料汇编。全书分七门: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鬼神道(亦称“饿鬼道”)、五畜牲道、六地狱道、七地狱道之馀。其中每一道的解释和论证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述言”(又称“释名”、“述名”、“列名”等),即对每一道的名称、性质、居处以及众生因何处于此道进行阐释;(2)“述诸经文”(又称“集诸经文”、“录诸经文”等),摘引经典中相关的论述;(3)“举例”,作进一步说明。文中夹有小注,文末有“音释”一项。

12.64 万字 | 2024-02-28 19:37更新

继灯录
继灯录

永觉元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继灯录》,凡六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永觉元贤(1578~1657)着,清顺治八年(165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元贤广搜博采诸方文献,继五灯会元、五灯会元续略等诸种传灯录,编集曹洞宗自青原行思之系统中第十六世天童如净以下之四十一人,以及临济宗自南岳怀让之系统中第十八世净慈悟明以下之二一六人,又附录沩山太初等法系不详者七人,计辑录二六四位禅林耆宿之机缘略传、宗乘法语等。元贤另著有‘补灯录’一书,然其传本所在不明。据禅籍志所抄录永觉元贤之补灯录自序略文记载,该书共载录禅僧一八○人之传记。

9.51 万字 | 2024-03-09 20:16更新

安士全书
安士全书

周梦颜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安士全书》,佛学经典著作,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汇集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

161.24 万字 | 2024-03-14 08:44更新

阿差末菩萨经
阿差末菩萨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阿差末菩萨经》七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大乘部无尽意菩萨经同本。梵语阿差末。此翻无尽意也。

7.07 万字 | 2024-03-14 08:47更新

不退转法轮经
不退转法轮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四卷,失译。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之异译。

4.14 万字 | 2024-03-15 06:17更新

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

宝唱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比丘尼传》,四卷,梁释宝唱撰,成于天监十六年(517)。有《丽藏》、《宋藏》、《金藏》、《元藏》、《大正藏》等版本。为一部专门记叙中国汉地佛教比丘尼生平事迹的传记。始于东晋升平年间的净捡,终于梁天监十五年,共记比丘尼六十五人。记其出家因缘、苦行精修及社会活动的事迹,为中国佛教重要史料。宝唱之后,直到近代,比丘尼传无续作者。入民国后始有震华法师(1909—1947)续撰《续比丘尼传》六卷,完成于1939年,共记从梁至民国比丘尼二百人,附见四十七人。不仅记诸尼修行弘法事迹,而且著录不少尼众创作的诗词文章。资料颇为丰富。正续比丘尼传,皆收入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高僧传合集》中。

2.86 万字 | 2024-03-15 06:14更新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

曼陀罗仙 僧伽婆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教经典。南朝梁曼陀罗仙与僧伽婆罗共译。七卷。是唐达磨流支译《宝雨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7.32 万字 | 2024-03-15 06:16更新

大乘入楞伽经
大乘入楞伽经

实叉难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另有若干号散藏于各地,总计共约九十号。其中有多号附有《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此经结构与十卷本*《入楞伽经》基本相同,内容亦主要为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法”。经文宣扬如能消灭阴覆于阿赖耶识的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根识也就随之而灭,由此说明离心无一切境界,三界唯心。经中提到真如、藏识、意识等一系列概念,为后来的《唯识论》、《起信论》所发挥。异译本参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历代大藏经均收

18.52 万字 | 2024-03-15 07:45更新

大庄严经论
大庄严经论

马鸣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亦称《大庄严论经》、《大庄严论》、《大庄严经》等。佛教论典。古印度马鸣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十五卷。由九十一章组成,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寓言故事、史传故事、譬喻、因缘谈等等,主题是关于佛教的种种宗教实践问题,诸如佛塔崇拜、持戒、布施、闻法求道、忍辱精进、少欲知足、禅定见谛、供养尊长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公元前后佛教教团生活及修行实践的重要材料。本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15.32 万字 | 2024-03-15 08:20更新

黔南会灯录
黔南会灯录

如纯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黔南会灯录》,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序刊。收在《禅宗全书》第二十四册。主要辑录明、清两代黔地诸师的机缘语要。黔者,指黔州(县治在今四川省彭水县)。作者鉴于“披阅传灯,见古今尊宿名目,多在江浙诸省,惟黔中未见片言点墨”,而遍历黔州诸郡,汇收全黔诸家语录,编成此书。书中所收禅师,以四川出生者为主,旁及云南等地,计119人。《黔南会灯录》八卷,系善一如纯跋涉各地,遍访名山大刹,问故荒江古庵,广搜口碑,博采语录,从游历时发大悲愿,到返归故里后握管执笔,再到《黔南会灯录》全书之告竣,历时近二十年。书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次年即刻板入藏。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嘉兴续藏》原本、日本藏影印本均次于《锦江禅灯》之后,为史传部重要撰述。除藏本外,又有民国十九年贵阳文通书局铅印单行本。内容系收录明清时代川、滇诸地之禅家语要。计收录一一六位禅师之上堂、小参、示众、机缘、拈颂、法语等。该书所收录之禅家,以临济宗天童圆悟之法嗣破山海明之法系最多,并含相同之临济宗汉月法藏之法系、曹洞宗云门之法系及不详法系者若干名。

6.35 万字 | 2024-03-16 09:01更新

终南家业
终南家业

守一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宋守一述、行枝编,共三卷。上卷有《教观撮要》、《三观尘露》、《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中卷有《重受戒文》、《戒体正义直言》、《四诤要论》、《衣制格言》、《论分部》、《论僧体》、《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受缘重开》;下卷有《论心用双持犯结制罪》、《辨二止并八九名义》、《重释事钞持犯篇通塞文》、《重答钦师·境想问》、《析然梦庵持犯四难》、《征显定道二戒》、《略辨正用相从》、《略议第七非体》、《辨略教结犯》。《终南家业》是一部理论性极强的著作,以不大的篇幅简洁地阐述了南山道宣律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这是与以往律家往往是注释道宣的某一本书是不同的。尤其《终南家业》对“南山三观”作出了简洁而清晰的论述,没有注疏体裁的冗长和铺陈。如果说《律宗会元》是律宗理论的简明读本或入门教科书的话,那么《终南家业》则基本上是一部律宗思想的高等教科书。但是,《终南家业》也受到时人的批评。如南宋理宗淳祐(1241-1252)初年,沧州妙莲即撰有《蓬折直辩》和《蓬折箴》各一卷对此进行批判。其意思是“彼既曲折,故当直辩”。这是因为妙莲读到《终南家业》的第一句“吾祖弘律,以观妙为本”时即心生不满。他批评《终南家业》道:“审吾祖为弘律耶,为弘观耶,若谓弘律,律何无本?若谓弘观,何云弘律?"他的批评甚至还很激烈,如他说:“吾宗有铁翁者,自谓实学,好扬名于后世,高则不高,名品非名,鸟鼠之喻可也。”

10.10 万字 | 2024-03-18 16:07更新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从义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卷。又称纂要、止观义例纂要。宋代从义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乃荆溪大师之止观义例之注释书。本书首述止观义例之大意及撰述之由来,次释本文,复引书中之主要文句以成立自说,引用诸多内典、外典,对止观义例作极详细之解释。

15.52 万字 | 2024-03-18 16:0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