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考
诗考

王应麟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诗考》一卷,宋王应麟著。此编专考三家《诗》说。《隋书·经籍志》载,《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者。其后,《韩诗》亦仅存《韩诗外传》,《韩故》、《韩诗内传》、《韩说》皆佚。王应麟收集各书所引三家《诗》说,以存三家逸文。又旁搜广讨,著《诗异字异义》、《逸诗》,附于其后。所辑各条,一一注明出处,所引《韩诗》最多,《鲁诗》、《齐诗》仅寥寥数条。因《韩诗》后亡,唐以来注家所引较多。卷末有《补遗》,掇拾所阙。明代董斯张补十九条,其中“子华子清风婉兮”一条,出北宋伪书。清会稽人范家相因王应麟书著《三家诗拾遗》,共十卷,最为完备。并摘王应麟书所录《逸诗》,如《楚辞》之“驾辨”、夏侯玄辨乐论之“网罟丰年”,《穆天子传》之“黄竹”,《吕氏春秋》之“燕燕破斧”等,以为皆出子书杂说,更不应录及殷商以前所言。但王应麟书筚路蓝缕之功终不可灭。今存《四库全书》。

3.21 万字 | 2023-10-10 12:45更新

女论语
女论语

宋若莘 宋若昭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 从孔孟“妇人从人者也”等言论始,到西汉刘向《烈女传》、东汉班昭《女诫》、晋代《女史箴》、明代《闺范》、清代《教女遗规》,古代社会对妇女行为进行规范的文章不胜枚举,《女论语》更是直接承袭了《论语》之名。

0.34 万字 | 2023-11-20 20:24更新

仪礼
仪礼

佚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7.26 万字 | 2023-11-20 20:37更新

孟子
孟子

孟轲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于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4.93 万字 | 2023-04-14 08:46更新

读诗私记
读诗私记

李先芳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读诗私记》,五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今属湖北省)人。寄籍濮州(今属山东省)。嘉靖二十八年(1547)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着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等。是书成于隆庆四年(1570),所释大抵多从毛、郑。毛、郑难通之处,则参之吕氏《读诗记》、严氏《诗缉》诸书。其自序曰,“文公谓小序不得《小雅》之说,一举而归之刺。马端临谓文公不得郑卫之风,一举而归之淫。胥有然否,不自揣量,折中其间”云云。所释不专主一家,故其议论平和,无门户之见。如说《郑风·子衿》,仍从学校之义,则不取宋学。谓《国风》《小雅》,初无变正之名,则不从汉说。至《楚茨》、《南山》等四篇,则小序与《集传》之说并存,不置可否。虽援据不广,时有缺略,要其大纲,与穿凿臆撰者不同。朱彝尊《经义考》载先芳有《毛诗考正》,不列总数。

2.43 万字 | 2023-10-10 12:38更新

周礼
周礼

周公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率军东征,平定叛乱,在“天下之中”洛邑(今洛阳)营建成周城,制礼作乐,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到了卫国 [31]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 。《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6.45 万字 | 2023-11-20 20:31更新

春秋谷梁传
春秋谷梁传

谷梁赤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榖梁传》即《谷梁传》 [1] ,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6.02 万字 | 2023-04-14 08:49更新

尚书故实
尚书故实

李绰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尚书故实》,又名《尚书谈录》。笔记。唐李绰撰。一卷。绰字肩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礼部郎中。唐末黄巢起兵入长安,绰随同河东张尚书避难于圃田(今河南中牟),寓居佛寺。是编为纂录此间张尚书与访客谈资中可引为故实者,因取为书名。所载凡遗闻杂事,诙谐戏谑,以唐为主,兼及前朝,共七十九条。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人说荟》本等。《尚书故实》内容比较庞杂。作者在小序中曾这样写道:“凡聆征引,必异寻常,足广后生,可贻好事,遂纂集尤异者,兼杂以诙谐十数节,作《尚书故实》云耳。”这便将此书的创作意图说的很明确了。小说的内容包括了轶事、异闻、辨疑等几个方面,主要是记事,对书、画、碑、帖等方面的内容多所涉及,在书中占了大量篇幅。

0.94 万字 | 2023-10-11 07:49更新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董仲舒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 万字 | 2023-04-22 18:19更新

大庄严法门经
大庄严法门经

那连提黎耶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八千菩萨俱。文殊化现殊胜身色衣服,度淫女胜金色光明德,令得顺忍。此女化现死坏恶相,使上威德长者恐怖。诣佛闻法,亦得顺忍。佛为二人次第授记。

1.35 万字 | 2022-11-27 20:44更新

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

佚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孔子诗论》,上博楚简之一。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完、残简共29支。由马承源整理并释读。全篇盖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马氏认为“可能当时社会对诗的认识和诗的运用,已有相当的偏差,所以在《诗论》中常强调主观的见解”。如多次出现“吾信之”、“吾悦之”、“吾美之”等。与《论语》中孔子论诗相比较,《论语》中只涉及《诗》与修身的关系,而竹简中出现关于《诗》与“情”的关系的讨论。《诗论》首简即提出:“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乐亡离情”说,点明了“情”在孔子《诗》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各篇诗的排序,与今本《毛诗》也不相同。就内容而言,仅涉及《周诗》。《诗论》作者,今有子夏、子羔以及孔子再传弟子几说。

0.96 万字 | 2023-09-21 12:30更新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

王应麟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诗地理考》六卷,宋王应麟撰。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於诗中地名者,薈萃成编。然皆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

7.69 万字 | 2023-10-06 22:32更新

女孝经
女孝经

郑氏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女孝经》,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撰。体例模仿《孝经》,全书分开宗明义章、后妃章、夫人章、帮君章、庶人章、事舅姑章、三才章、孝治章、贤明章、纪德章、五刑章、广要道章、广守信章、广扬名章、谏诤章、胎教章、母仪章、举恶章等十八章。阐述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在处理方方面面关系时,要遵守的孝敬父母,侍奉丈夫,养子育女,操持家务,恪守妇规等封建道德规范。作者因其侄女策为永王妃,在书前特作进书表,作为侄女的规戒。全书旨在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封建礼教。《女孝经》是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女教之书之一。

0.33 万字 | 2023-10-07 12:47更新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韩婴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该作品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诗外传》以儒家为本,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其思想。

7.07 万字 | 2021-09-14 15:51更新

春秋正旨
春秋正旨

高拱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

0.63 万字 | 2023-10-07 07:38更新

春秋诗话
春秋诗话

劳孝舆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诗话》,先秦诗歌史料著作。5卷。清代劳孝舆辑。作者于旧巢故垒中力开生面,择取《左传》中与诗相关者集为此书。卷1《赋诗》收集了《左传》所载各国公卿大夫在宴享赠答诸活动中赋诗的事例31则,体现了春秋时期在政治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诵诗的风气。卷2《解诗》凡33则,多关涉到对《诗经》中某些诗章的解说。卷3《引诗》选录了《左传》中所记人们引诗以证其得失,抒其怀抱者,凡75则,显示了《诗经》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卷4《拾诗》将散见于《左传》中的古诗韵语轶句加以汇集,分为赋、诵、讴、歌、谣、箴、铭、投壶词、繇词、谚和隐语11类,计35则。卷5《评诗》录吴公子季札观乐一篇,推举为批评典范。本书为研究春秋时期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人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岭南遗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2.64 万字 | 2023-10-07 07:43更新

孝经纪事
孝经纪事

陈澧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孝经》:十三经皆圣人教人之书也,而至德要道尤在《孝经》。其书最少,其义最显。近年考试□(一)。功令增《孝经》论,盖欲天下人人读之。此所以顺天下也。自□功令颁布以来,不知天下果人人读之欤?其读者视为圣人教人之书欤?抑但视为考试题目欤?而世俗之人方取浮屠道士之语写刻传布,以为可以劝善戒恶而不知求之圣人之书,非所谓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欤?澧既刻《孝经》唐石台本,又刻开成石经本,乃抄十七史中论说《孝经》之事若干条为一帙以缀后,将来有续抄者更当增入之,欲以此为读《孝经》者劝,使知其不可不读而 [不]徒为考试题目而已也

1.02 万字 | 2023-10-07 12:50更新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成伯玙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唐成伯屿撰。伯□之生平始末无考,除此书外,尚撰、《尚书断章》等书。此编共四篇,一为兴述,阐明所谓先王陈诗观风之旨,论述孔子删定《诗经》正雅的原由。二日解说,首先阐释诗义,而后为风、雅、颂,以下分别为《周南》、《访传序》、篇章、后妃,终以《鹊巢》、《驺虞》,其大略即举《周南》一篇,隐括论列,引申以及其余。三为传受,详细备列齐、鲁、毛、韩四家授受次序及世次,并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词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述,颇似刘氏《文心雕龙》的体例,大盖为作者说经之余论。成氏于书中,认为《诗序》首句为子夏所传,以下则为毛苌所续,这一说法,实发端于伯□此书,其决别疑似,对《诗经》研究有很大贡献。书中所论,诸如孔子删诗之由,先王陈诗观风、四家诗传授世次等等,都在一定方面反映-了唐代的《诗经》研究水平,足资后世研究者所参用。

0.65 万字 | 2022-10-19 21:1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