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周易

周易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46 万字 | 2021-09-13 11:52更新

 毛诗正义
毛诗正义

笺  汉·郑玄  疏  唐·孔颖达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毛诗正义》是《诗经》的研究著作,又作《孔疏》。是唐贞观十六年 (642)孔颖达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政府颁布的官书。 [1] 最初是摘字本,即将需要解释的《毛诗》正文、毛《传》、郑《笺》的字句用朱笔摘出来罗列,再在后面用墨笔加以疏解,因此《毛诗》原文及毛《传》郑《笺》在这一版本系统中并非完璧,故而又称“单疏本”。今存单疏本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及日藏唐写本为最古。

130.66 万字 | 2021-09-14 16:10更新

周易正义
周易正义

王弼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周易正义》,古代易学著作。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周易》 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 正义又称疏,系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复刻之。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早,而流传至罕。

29.69 万字 | 2021-09-12 16:12更新

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卜子夏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徠子冄夏易頭传樤》,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所撰。

8.65 万字 | 2021-09-12 16:25更新

诗经集传
诗经集传

朱熹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诗集传》是宋代朱熹著《诗经》研究著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

20.24 万字 | 2021-09-19 08:44更新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李鼎祚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是唐前易学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该书收录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孔颖达等二十余家易学方面的学说,集腋成裘,杂而不越,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唐代以前易学疏解的全景,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资料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现存最早之足本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㮮所刻聚乐堂本为底本

19.06 万字 | 2021-09-12 16:37更新

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孔安国 孔颖达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尚书正义》是唐初《五经正义》的第二部,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等奉诏撰,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赵弘智复审,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张行成等人刊定。此书凑合《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并采用伪孔安国《尚书传》,将伏生本《今文尚书》20篇分为33篇,加上所谓的出自孔宅夹壁的《古文尚书》25篇,定为58篇,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经书。

49.57 万字 | 2021-09-13 11:30更新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

笑隐大訢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訢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大报国寺语录、中天竺禅寺语录、真赞、偈颂、月江和尚语录序、证道歌序、题中峰和尚语录等。

8.20 万字 | 2024-05-23 16:03更新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

石屋清珙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二卷,元清珙说,至柔等编,明来复序,清乡野序,附塔铭,又云佛慈照禅师语录,内题福源石屋珙禅师语录。清珙,字石屋,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少年出家,依崇福、永惟为业师。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外出求师闻道、弘法说经。并将其一生八十一岁,五十四年弘法言行整理成书即《石屋珙禅师语录》,流传后世。此语录中石屋珙禅师与高峰和尚的一段对话尤为精彩。其珙禅师临终前挥笔遗言:“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尤为发人深思。此语录对于了解清珙禅师的佛学思想具有资料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天启七年刊本。

9.03 万字 | 2024-05-23 16:33更新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玄沙师备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院先开山宗一大师碑文并序’。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刊行林弘衍所编之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集录广录所未收之上堂、拈香、垂示等之语要,包括玄沙之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

35.79 万字 | 2024-05-23 15:24更新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2.22 万字 | 2024-04-26 09:41更新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松源崇岳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及秉拂普说、法语、颂古、赞佛祖、偈颂等,卷末附录陆游所撰之塔铭一篇。

13.25 万字 | 2024-05-23 15:42更新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作者不详,或云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经典。简称《大洞真经》、 《上清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一名《九天太真道经》。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自来有不同的传本,陶弘景时即有两种,一为大卷,一为三十九章。今《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存三种《大洞真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为宋末元初传本;《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本,当为茅山宗坛本;《大洞玉经》二卷,太玄赵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本和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为真传本。该书第一卷为“诵经玉诀”,述修炼者诵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礼仪,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图》,着重存思五方之气,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为“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临修炼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诵《大洞玉经》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请其护卫。全书以生门死户,守雌抱雄为主,认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只要存养自己神气,吟咏宝章,则神真下降,与身中神气混融,终获长生不死之道。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炼养方法,是《黄庭经》的延伸,对我们研究上清经系,上清派历史及道教炼养学说都有一定意义。注本有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5.77 万字 | 2024-04-14 22:11更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慧立原本 彦悰撰定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亦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三藏法师传》、《慈恩传》等。10卷。唐慧立本、彦悰笺,记玄奘生平事迹。因玄奘长期居住大慈恩寺,时人尊之为慈恩寺三藏法师。原5卷,垂拱四年(688)彦悰笺为10卷。前5卷记玄奘出家及到印度求法经过,大致依据《大唐西域记》 ;后5卷记回国后译经情况,叙述受到太宗、高宗的礼遇和社会的尊崇等,尤以所上表启为最多。其所记古代西域、印度及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文化宗教情况,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但书中玄奘的生年,没有明白标出,为其不足处。此传古代有回鹘文译本,现存写本残卷,1930年出土于新疆。近现代以来,先后有法语、英语和日语译本等行世。

8.62 万字 | 2022-05-18 19:01更新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广说‘正法念处法门’,阐明三界六道之因果关系。亦即依十善业道品、生死品、地狱品、饿鬼品、畜生品、观天品、身念处品等次第,观六道生死之因果而详说厌离之道。该经思想系以比丘修道为主,虽属小乘范畴,然构思雄奇,笔致奔放,时时显露大乘思想之端倪。尤其对六道轮回之因果关系,有极正确与周密之描述。

88.48 万字 | 2024-03-20 19:43更新

道典论
道典论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仙途径,如“尸解”;(4)罪报, 如“不孝”、“承负”之类;(5)灾祥征兆, 如“灾异”、“吉兆”之类。(6)修炼,如“导引”、“胎息”之类。所引皆唐以前之道教经典,引文一一注明出处,故亦称“教门要典”。一些亡佚的道经, 赖以保存佚文,尤足珍惜。收入《道藏》第764册。

1.60 万字 | 2024-05-03 22:09更新

还山录
还山录

为霖道霈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四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又作为霖禅师还山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兴灯等编,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辑录道霈再住鼓山以后之语录,故称还山录。内容包括上堂、示众、佛事、偈、赞、序、题跋、记等。卷末附录旅泊幻迹一篇,系其自述一生行谊与著作之记录。

15.07 万字 | 2024-05-23 16:02更新

虚堂集
虚堂集

丹霞子淳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卷。全称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又作虚堂录。宋代僧丹霞子淳撰,林泉从伦评唱,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系从伦摘取‘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卷下之颂古百则,重新编纂,加入示众、着语、评唱等,以表达其宗乘见解,堪为学人参学悟道之指南。内容包括青原圑级、石头曹溪、药山坐次、船子夹山、天宁夜半、天宁上堂、保寿上堂、三界唯心等公案古则。

13.57 万字 | 2024-05-19 09:44更新

洞玄金玉集
洞玄金玉集

马钰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10卷,金马丹阳著。该书辑其所作诗歌千余首。主张清静无为,割断尘缘,色空俱忘,修炼性命。认为“命清得长生,性静能久视,神气相合,乃超生死。命乃气之名,性乃神之字,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子母成真一,真一脱生死。”谓“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非道识见”。“清心净意,养气全神,功昭引著,得做仙人”。主张脱尘离俗,色空俱忘,清静无为,修炼性命。

10.17 万字 | 2024-04-28 21:44更新

阿含部
阿含部

佛教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属于《大藏经》的一部分。是对大藏经内小乘部经典之统称。原为佛陀所说教法之总称,大乘佛教于西历纪元前后兴起,遂有大乘经典之成立;相对于此,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皆为小乘经典,阿含部遂成小乘经典之异名。

16.44 万字 | 2022-05-12 19:2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