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张氏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集注》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 (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序言;后有《音释》,非常简略,并有梁迥后序,阐述张氏撰此书之旨。《道德真经集注》按《道经》、《德经》八十一章逐句释义。先列经文,次为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各家注疏,并于《道经》、《德经》之下,以王雱之意总论其要旨。虽然此书没有撰者新意,但其所集四家注本,今已亡佚者赖此书得以保存,今有讹误者又可以此书引校。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看重,更对其版本进行过认真考证。有学者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录文如海集注《老子》二卷,因其内含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而认为其与《道德真经集注》相同。但因卷帙不同,不能肯定文如海与张氏所作是同一本书。近人王重民《老子考》认为张公是倡议作集注者,文如海受张公之命而为此集注也有可能。然到底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存明《道藏》本。

10.64 万字 | 2023-06-19 21:49更新

孝经注疏
孝经注疏

邢昺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孝经注疏》,又名《孝经正义》。宋邢昺疏。咸平二年(999)奉敕编撰、校定。唐玄宗曾于开元十年(722)取韦昭、王肃、虞翻、刘劭、刘炫、陆澄六家说及五经旨趣,注今文《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743)重注,亦颁天下。又诏元行冲(名澹)著《御注孝经疏》。邢疏即以行冲书为蓝本。三卷,一作九卷。每篇小目下疏明章旨,后则先释经文,次疏注文。《四库提要》云:《孝经》“今文之立,自玄宗此注始;玄宗此注之立,自宋诏邢昺等修此疏始”。学者舍此,无由窥《孝经》门径。后采入《十三经注疏》。清阮元、严杰有《校勘记》。

6.13 万字 | 2023-10-07 12:57更新

西归直指
西归直指

周梦颜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西归直指》,清周梦颜汇集,从‘净土纲要’开始,其内容包括了净土三经,即《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大本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的基本内容,有阿弥陀佛得名和成佛的来历,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西方极乐世界的具体情形,修行净土宗几种常见的宗教仪式。读者通过《西归直指》,将对佛教当今修行最多的净土宗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4.21 万字 | 2023-11-11 10:37更新

仪礼
仪礼

佚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7.26 万字 | 2023-11-20 20:37更新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公羊高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十一卷。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7.75 万字 | 2023-12-13 10:50更新

御制拣魔辨异录
御制拣魔辨异录

雍正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御制拣魔辨异录》,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宗原’一书,其门人潭吉弘忍亦撰‘五宗救’一书以批驳当时曹洞宗之主张,遂引起当世禅林间之论诤,及至清代,犹有余波。世宗即撰本书,谓法藏、弘忍等人之宗乘主张为邪魔异说,并列举彼等之语录及著作,一一加以驳斥。又指出彼等之传人饮酒食肉、破毁戒律,危害佛教甚钜,必须翦除,故世宗曾以实际行动迫害法藏派之僧徒。

12.77 万字 | 2024-03-26 19:42更新

墉城集仙录
墉城集仙录

杜光庭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墉城集仙录》,古代神仙传记。五代道士杜光庭撰。收入《正统道藏》,六卷;《云笈七签》本则为三卷。记载圣母元君、金母元君、上元夫人、昭灵李夫人等三十七位女仙事迹。相传西王母所居为金墉城,女仙归王母所统,所收皆为古今女仙,故以此为书名。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仙传。因女仙以西王母为首,相传西王母居于金墉城,所以此书以“墉城”为名。

4.01 万字 | 2024-04-14 22:17更新

礼记
礼记

戴圣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1.98 万字 | 2023-04-14 08:50更新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经翻译师不空所译。该经讲述了“仁王护国”的道理,所以又称《仁王护国经》、《新译仁王经》、《仁王经》。本经文字简约,义理丰富,传入中国,先后共有四译,即晋竺法护、姚秦鸠摩罗什、梁真谛、唐不空等译。此四种译本,晋、梁二译已经失传,仅存秦译和唐译。秦译和唐译内容相同,仅文字略异。

1.52 万字 | 2022-06-13 08:19更新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实叉难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经典,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共二卷(或作三卷),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国佛教界传诵较广,受到广大信众,尤其是净土信众的重视。

1.92 万字 | 2022-10-26 10:00更新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施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又名《僧伽吒经》)有两个译本。《僧伽吒经》是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所译,《佛说大集会正法经》是宋朝施护大法师所译。两个译本均收录于《乾隆大藏经》(亦称“龙藏”)。其中,《僧伽吒经》收录于“大乘单译经”部分,《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则收录于“宋元入藏者大小乘经”部分。 “僧伽吒”旷劫难遇,为一切正法聚。这部经书,从某些意义上讲了自性十方诸佛的安心之处,自性诸佛古劫大乘小乘的根本。

3.29 万字 | 2022-11-02 08:21更新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施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五十万苾刍众,万二千菩萨,及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剎,劝慈氏菩萨同来听法,慈氏不来,辩积幢亦不来。妙吉祥乃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佛所。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业?佛以四种四法答之。又问妙吉祥发心久近?佛举过去本事答之。次有遍照藏菩萨现瑞入会,与大迦叶互相问答。次普华幢再问妙吉祥最初发心之事?佛具答其最初发心转女成男因缘。普华幢又问菩萨行法?佛令问妙吉祥。广为解说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法门。

1.38 万字 | 2022-11-27 20:54更新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昙景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南北朝时期昙景翻译的一部佛经,于建元元年(479)至中兴二年(502)之间译出。本经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命大弟子目犍连前往迦毗罗城,度其子罗喉罗出家作沙弥为引子,围绕罗喉罗因年幼"耽著嬉戏,不乐听法",波斯匿王因"不堪苦坐听佛说法",波斯匿王夫人的"四石女"(四个侍女)因宝珠被窃遭打,"五百粗行比丘"因不能忍受戒律的约束要求还俗等事,记述了佛对罗喉罗、波斯匿王、祇陀太子等人所说的"十善道法"(修行"十善")理论,以及相关的宿缘故事("野干"与"天帝"的对话等)。

2.24 万字 | 2023-01-11 11:37更新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老子化胡经》是对于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相传从东晋时开始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

0.69 万字 | 2023-02-01 22:00更新

四童子三昧经
四童子三昧经

阇那崛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四童子三昧经》,凡三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四童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系方等般泥洹经前六品之别译。内容叙述佛在俱尸那国力士居地娑罗双树间将涅槃之际,阿难、阿尼娄陀与四童子等四方一切有情皆齐集佛所,佛即为诸有情说涅槃道,成就有情之善根。

2.46 万字 | 2023-03-19 16:56更新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

竺佛念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菩萨处胎经》又被称为《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处胎经》,《胎经》。讲述了佛为在母胎中听经讲经之事。姚秦 竺佛念译。

6.61 万字 | 2023-03-19 17:11更新

太清金液神气经
太清金液神气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太清金液神气经》,撰人不详,似出於隋唐。系摘录《三皇经》、《真诰》等六期道书改编而成。有各种外丹方诀,并言服丹效验。三卷。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述神仙降授诸养生方。

0.93 万字 | 2023-05-01 19:49更新

金刚经科仪
金刚经科仪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金刚经科仪》,一卷,附心经科仪,清谈建基录,首题金刚经科仪宝卷,又题销释金刚科仪,尾题销释金刚经科仪。

2.24 万字 | 2023-05-16 09:49更新

上洞心丹经诀
上洞心丹经诀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上洞心丹经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抄录《抱朴子内篇》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六朝隋唐丹书,重新改编而成书。其内容主要论述内外丹法术要诀。上卷首先指出:神仙至要在宝精行气及服食药物。宝精、行气之要在还精补脑和服气胎息。二者皆须选择时辰入靖行功,使「内外贞白,专气致柔如婴儿」;然后在身中运转精气,上入脑部泥丸宫;或吐纳调息,使「息息入胎」。行此术可致小则无病,大则升仙。服药之大要则在金液还丹。只用丹砂为药材,九转炼之而成金液还丹,服之可飞升成仙。若服食草木药,则以黄精为上品。书中称丹砂、黄精皆禀太阳之精气而生,故服之能令人长生。中卷主要论述内外双修之法。内修指阴丹、内丹,可驻形延年;外修指阳丹、外丹,可飞升成仙。「三一九室(行气固精术)者,内修之要也;还丹金液者,外炼之极也。」内外丹缺一,「皆未能升举」。下卷主要叙述黄帝服丹飞升及传授丹经故事,以及择日入山合药之宜忌事项。

1.62 万字 | 2023-09-03 20:43更新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般若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法的纲要,也是整个佛法的纲要,等于是经典中的佛教概论,所有大小乘主要教义都包含在内。经中讨论的主题是菩萨道的内涵--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而以般若为统合一切的中心。

8.85 万字 | 2022-06-19 22: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