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钿铲传
妆钿铲传

襪幟道人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妆钿铲传》是清代白话长篇寓言小说。 四卷二十四回。 题“昆仑襪幟道人著,松月道士批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妆钿铲”即“庄田产”之谐音,写三纲村弓长两继承了遗产妆钿铲,却不思长进,怠堕放纵,致使妆钿铲锈坏。后读丢清祖师遗颂,忽动修道之念,带着妆钿铲访道求师,并改名柏生发。柏生发到藏头山躲军洞练功养气,又得光赤盔(光吃亏)、不故甲(不顾家)、皮禅杖(皮缠账)三件宝贝。但躲军洞原为神鳔祖师所有,神鳔祖师遂派弟子索山夺洞,柏生发的皮禅杖虽然厉害,但终究敌不过神鳔的无逢锁,只得弃下妆钿铲和其他宝贝迁往反本洞。神鳔得山又得妆钿铲,将它们交托给自己的儿子小真人看管,小真人浪荡成性,门客季惠恬、善凤城极为逢迎,不久便家缘破尽。小真人孑然一身,受仙人指点去苦海钻云洞学道,途中将妆钿铲与黄铜璧、白中金二仙换得皮禅杖、尽勾兽去了。黄白二仙将妆钿铲归还给柏生发,柏生发遂复其姓名弓长两回到本籍三纲村。其妻已为他养育一对双生子,弓长两不惜重金延教课读,二子同登高科,弓家门庭光耀。弓长两嘱咐二子,妆钿铲不可再落别人手中。此书用滑稽游戏笔法,写家业继承问题,思想甚为浅薄。

3.01 万字 | 2022-05-12 19:12更新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

智昇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开元释教录》,佛教经录。简称《开元录》。唐代智昇著,共二十卷。总录十卷,记载东汉到唐所译佛经目录和译者传记,末附著作目录,共百七十六人。别录十卷,以经为主,分记重译单译、删略、补阙、疑惑、伪妄等录情况,最后二卷为大、小乘入藏目录。总计入藏经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39.26 万字 | 2022-05-18 19:07更新

金钟传正明集
金钟传正明集

正一子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金钟传》,又名《正明集》,全书共八卷六十四回。作者署名为“正一子”、“克明子”。此皆笔名。乐善堂版书前的《自非道人序》中说:“然正一子者,一其心也;克明子者,明其心也。其所以一之明之于心者,亦不过曰孝悌而已。”这是根据小说的思想内容推测笔名的寓意。作者的真实姓名已不详。按作品中所取材的年代和风格来推测,作者当是清康熙、雍正年间人。《金钟传》是一部极力宣扬孝悌思想的所谓“劝善”、“醒世”的小说。作品以江南上元县举人李金华与历经磨难、以致沦落风尘的延安府贺旌之女贺淑媛终成眷侣、李金华得中探花并作为钦差赴各地察治吏治结局,最终以李金华命各府州县铸一醒世金钟悬于城内十字路口警世点题。

21.96 万字 | 2022-05-27 08:01更新

九云记
九云记

无名子 | 才子佳人 | 已完结

《九云记》是清代无名子撰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子九云记》,又名《九云楼》。九卷三十五回。 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叙述杨少游建功立业的一生,以及同郑琼贝、秦彩凤、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

21.86 万字 | 2022-06-13 21:10更新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法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1.83 万字 | 2022-08-27 10:48更新

福力太子因缘经
福力太子因缘经

施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福力太子因缘经》, 宋 施护等译 4卷

1.29 万字 | 2022-09-08 12:49更新

大集譬喻王经
大集譬喻王经

阇那崛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集譬喻王经》隋代阇那崛多等译,别称《大集别品》或《譬喻王经》,乃释尊以各种譬喻,对舍利弗说如何在菩萨与声闻、缘觉二乘的修行中,具足各种善根。本经译自梵本《大集别品》十万偈,属于早期集结的《大方等大集经》八十卷系统。

1.76 万字 | 2022-10-27 16:02更新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达摩笈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佛教经典。隋达摩笈多译。十卷。属大集部类经典,主旨在调和净土经典与般若经典,宣扬念佛三昧。认为念佛三昧是见佛的前提,也是菩萨修行的主要内容。经中所说的念佛包括忆念佛及佛的功德,认为由此能产生无量功德。异译本有南朝宋功德直译《菩萨念佛三昧经》五卷。与异译本相比,本经少最后的《正念品》及《大众奉持品》两品。两种译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6.66 万字 | 2022-11-01 17:08更新

佛说十地经
佛说十地经

尸罗达摩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十地经》,属佛说法的第一个时期,收录在大乘经藏华严部,他不是独立的一部佛经,是华严宗的根本经典。这部经是金刚藏菩萨,为解脱月菩萨,解说的菩萨修行十个阶段。

6.22 万字 | 2022-11-06 14:34更新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绍德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赵宋绍德等译。诸法无行经之异译。

1.37 万字 | 2022-11-27 20:47更新

佛说大乘智印经
佛说大乘智印经

智吉祥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1.85 万字 | 2023-01-12 14:05更新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智严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戏乐严经等十部之文,卷下引载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如来境界等二十一部之文。所引诸经之中,方广如来智经、演法师品经、戏乐严经、胜积品经、金光上胜毗尼经、降伏魔经、宝童子夫人所问经、如来境界经、离垢菩萨所问经、宝聚经、那罗延品经、梵刹经、一切诸佛所念经、法集经、集会品经、殊胜具戒品经等十六经为未传于中土之经。[续古今译经图纪、开元释教录卷九、阅藏知津卷四十一]

4.44 万字 | 2023-02-14 21:23更新

禅林类聚
禅林类聚

善俊及门人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禅林类聚》刊行于元大德八年(1307年)。编纂者为扬州路天宁万寿禅寺善俊及门人智境、道泰。该著记录、汇集了中国禅宗发展鼎盛的唐至南宋末禅林名衲的行迹语录、得道见悟之解,以入历代禅僧所加短禅林类聚评、批判、赞誉诗文等。问世以后,被禅林奉为教行龟鉴之一。《禅林类聚》不仅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还流传至日本,成为中日友好往来之铭证。

18.24 万字 | 2023-02-15 20:29更新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佛三月后,当入涅盘。千世界主那罗延菩萨请问护菩萨法,佛为说三昧名。时有净威力士怀慢而来,佛以父母生力示之,发菩提心。那罗延重请三昧之义,佛以发无上心答之。次明修此三昧应成布施、持戒、多闻,三种庄严。次明成就种种四法,能证无生。次为力士授菩提记,及诸大菩萨,各说菩萨所行法门。(此一切菩萨所宜急急受持,令三宝种,永不断绝。)

2.54 万字 | 2023-03-19 16:58更新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

褚伯秀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南宋褚伯秀纂集,约成书于咸淳庚午年。郭象、吕恵卿、林疑独、陈祥道、陈碧虚(景元)、王雱、刘概、吴传、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等十三家注,又加以自己裁断或统论。十三家注之外的音读或义释亦间有杂引。一百零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54.50 万字 | 2023-03-19 20:51更新

观察诸法行经
观察诸法行经

阇那崛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观察诸法行经》,凡四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分为三品,即无边善方便行品、先世勤相应品、授记品。乃叙述佛为喜王菩萨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又以经文中已出现不羡小乘等语,而被视作大乘佛教发展初期之作。

3.46 万字 | 2023-03-21 20:53更新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凡四卷。后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大树紧那罗王经、大树紧那罗经、说不可思议品、紧那罗王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叙述王舍城耆阇崛山大众集会席上,天冠菩萨就诸佛菩萨之种种法门,提出二十八问请问佛陀,佛陀以四法答之

3.49 万字 | 2023-03-21 20:57更新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

阇那崛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无所有菩萨经》,(经名)四卷,隋阇那崛多译。无所有菩萨于佛前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使怨信佛之神通。次为女现身,使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说此菩萨之大方便力。

3.54 万字 | 2023-03-21 21:07更新

通玄真经注
通玄真经注

徐灵府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通玄真经注。唐人徐灵府(号墨希子)注,约出于元和十一年。十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8.45 万字 | 2023-04-05 12:26更新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昙噩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录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遗身、利物、弘法、护教、摄念、特志、义解、感通、证悟、神化)分类。书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卷首并附有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皇子魏王之跋文。为收录僧传数量最多之著作。

47.05 万字 | 2023-04-23 06:4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