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缵义
通玄真经缵义

杜道坚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通玄真经缵义》元人杜道坚撰,约出於至大三年。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二十二子》影印光绪三年重刻明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众珍本)。杜道坚收藏和撰注的道经颇多,有 《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通玄真经缵义》等,《通玄真经缵义》又名《文子缵义》。杜道坚采用《文子》十二篇本,录其原文,依段分章,于每章之后作缵义。集众家解说,又申已意,文理通畅,不失道家旨意。

7.44 万字 | 2023-06-26 21:02更新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

章安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宋代章安对宋徽宗狮注的解义,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后人在评论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时,常将章江两书相提并论,但江澄所作局于注文,无宏通阐述,实位于章安所作之下。章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作为后世学者研究宋徽宗注解《道德经》的参考文献,实价值不菲。

7.91 万字 | 2023-06-26 21:17更新

嘉泰普灯录
嘉泰普灯录

正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嘉泰普灯录》,凡三十卷,另有目录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编,宁宗嘉泰四年(1204 )编成,进于宁宗,奉敕入藏。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系正受费时十七年,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之后,辑录诸方宗师、王侯、公卿、尼师等禅林缁素之机缘语要。内容包括示众机语、圣君贤臣、应化圣贤(附拾遗)、广语、拈古、颂古、偈赞、杂着等。目录卷首附有雷庵受禅师行业、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等。

32.76 万字 | 2023-06-30 14:13更新

缁门崇行录
缁门崇行录

袾宏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缁门崇行录》,全一卷。明代袾宏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作者因慨叹末世出家沙门之堕落,故撰辑本书,内容简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数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门。

2.43 万字 | 2023-06-30 14:27更新

瑜伽集要施食仪轨
瑜伽集要施食仪轨

袾宏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瑜伽法门。皆从梵书字种起观。出生一切广大神变。普利有情。此本首列二十字。行者切须观想纯熟。方可登坛作法。其字结构。均有天然轨则。不容毫发差殊。查宝华原本。与竺乾体格。已未全合。後人翻刻。失之逾远。今照龙藏。悉心考订。

2.48 万字 | 2023-08-21 09:02更新

法华灵验传
法华灵验传

了圆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法华灵验传》,凡二卷。高丽了圆(了因)撰。又称法华经灵验传。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本书记述古来有关法华经之灵验事迹一○七条。系抄录唐代慧详撰之弘赞法华传、南宋宗晓撰之法华经显应录、高丽真净撰之海东传弘录等三书中最奇特者 而成,以启劝后世。

2.96 万字 | 2023-08-23 16:10更新

现果随录
现果随录

戒显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现果随录》是清释戒显撰佛教杂著。四卷(一作一卷)。戒显俗姓王,名瀚,字原达,太仓(今江苏昆山)人。明亡恸哭文庙,弃举业为僧,名戒显,字愿云,号晦山。工诗,尝与友人吴梅村等往来唱答。是书生杭州灵隐寺时撰,所记皆明末至清初止于康熙十年(1671)间因果报应之事,凡一百零三则。《四库总目,著录九十一则,一卷,每则附以论断。皆陈善恶之报,而大旨归於持戒奉佛,忏除恶业。仍彼教之说而已。──右“释家类”十二部,一百一十七卷,皆附《存目》。今从《续藏经》。大旨皆规劝世人持戒奉沸,皈依佛门.兼俱亲自闻见,故名。

3.20 万字 | 2023-08-24 17:16更新

肇论疏
肇论疏

惠达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惠达一名慧达,是晋朝宗教人物。 惠达生平不详,是否为晋朝人亦不详。一说惠达着有《肇论疏》。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肇论疏》,事实上,最早《肇论》是由《宗本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所组成。《宗本义》则始见于陈小招提寺慧达的《肇论序》所述。惠达是否著有《肇论疏》是历史公案。日人中田勇次郎主张惠达与撰〈肇论序〉之惠达同一人,但是松本文三郎不同意此说。一说惠达着有《肇论疏》,而慧达着有《肇论序》,此为二人,慧达本人是陈朝小招提寺高僧。汤用彤的学生石峻认为“原录作晋慧(惠)达,实误。盖晋并州竺慧达,本名刘萨阿者,年代较肇早,当不得作《肇论疏》也”

5.35 万字 | 2023-08-27 15:51更新

观音慈林集
观音慈林集

弘赞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观音慈林集》,凡三卷。清代弘赞编于康熙七年(1668)。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汇集有关观世音信仰之经典,及有关信仰者之事迹、感应等而成。卷上为诸经篇,包括悲华经、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授记经、大乘庄严宝王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等十经;卷中、卷下为感应篇,抄录印度及我国自晋至清初之僧俗关于观世音信仰之事迹与感应,计一五四件,并一一记其出处。本书乃研究观世音信仰史之重要参考书。

5.68 万字 | 2023-08-27 15:55更新

百丈清规证义记
百丈清规证义记

仪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百丈清规证义记》,清代仪润编,又名《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 是清代比较完备的一部寺院制度文献,其虽是对 《敕修百丈清规》 的疏解,不过却收录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寺院制度和仪式仪轨。这部规约对了解清代寺院制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代清规文献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

27.13 万字 | 2023-08-31 09:50更新

天圣广灯录
天圣广灯录

李遵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天圣广灯录》,又称《广灯录》、《禅宗广灯录》。禅宗史书。北宋李遵勗编。30卷,另有目录1卷。天圣七年(1029),李遵勗献《广灯录》,仁宗赐“天圣”二字并序。本书系增广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而成,收录自释迦牟尼、摩诃迦叶以下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南岳怀让下十一世、青原行思下十二世约370余人的机缘语句及略传。李遵勗得法于临济宗禅僧蕴聪,为南岳下第九世(《五灯会元》卷十二则编为“南岳下十世”),故对南岳系禅师叙述尤详,马祖道一以后诸师语录几乎全部收录。但缺青原系第一至六世,人物不全,且世系编次较凌乱。编者殁后,其小传及有关机缘语句亦收录于本书卷十八之末。本书刊行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收于《卍续藏》第135册。

25.28 万字 | 2023-08-31 10:06更新

续指月录
续指月录

聂先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指月录》,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余年间,禅宗三十八世之法脉。卷首附江湘序、莆阳余怀序、如是居士之弁语、伦叙考等。

25.12 万字 | 2023-08-31 10:11更新

续古尊宿语要
续古尊宿语要

晦堂师明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古尊宿语要》,六卷。宋代晦堂师明编。此书继《古尊宿语要》之后而编,收录临济、汾阳昭、琅琊觉、慈明圆、翠岩真等八十一位禅师的语要。由于所摘录机缘语句较少,很少涉及人物生平履历,没有完整的传法谱系,其史料价值低于灯录。收入《续藏经》。

28.07 万字 | 2023-08-31 10:15更新

释氏通鉴
释氏通鉴

本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释氏通鉴》,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1027 B.C.)迄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凡一千九百余年间有关佛教之史实。南宋咸淳六年(1270)荐福用错为之作序;明天启六年(1626),毕凞志、毕抵康亦作序。成书于咸淳六年(1270)。该书也是仿《资治通鉴》体例而成的编年体佛教史书。《释氏通鉴》所记内容,起自周昭王甲寅,终于后周恭帝庚申(960)。据书首《采摭经传录》所列,全书共采录佛书59种,其中属于翻译的佛经只有三种,其余均为汉地佛教撰述,且多系宋代各宗著作。此外,采录儒书44种,多系宋代笔记小说。采录道书也仅三种。

21.41 万字 | 2023-08-31 20:16更新

道德真经论
道德真经论

司马光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会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会译

员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此经凡四译今存者三。其一则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成四卷。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二则元魏菩提流支译成十卷。曰入楞伽经。其三则唐实叉难陀与复礼等译成七卷。曰大乘入楞伽经。盖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达磨西来以授二祖曰。吾有楞伽经四卷可以印心。盖宋本也。以故其传独显。然文字简古难读。昔法亲布衲谓正受禅师曰。此圣智境界非粗心者可入。子欲入之当有方便。正受进曰愿闻其说。衲曰子试取魏唐二译十七卷。置于宋译四卷之左右。证其神观参考妍味。则可以入是经矣。

17.50 万字 | 2023-09-11 16:34更新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凡二十卷。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古、法语、杂着,并附行状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铭等。

17.79 万字 | 2023-09-11 16:39更新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宗密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凡十八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圆觉经修证仪、圆觉广修证仪、圆觉修证仪。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内容记载关于礼忏禅观等之修行仪则。本书系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以阐明佛教修行者于实际上之修行及宗教行事方面所应行之坐禅观法与忏悔灭罪之法,并规定赞仰讽诵加行礼拜之行法。又本书于中国佛教之仪礼方面,系继承东晋道安至天台智顗之实修体系,而与唐代慧觉之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四十二卷,并称佳作。书中引用智顗所著天台小止观之处甚多,然本书之重点在于巧妙地将华严与禅之行法加以结合。又宋代净源(1011~1088)将本书简化,着成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

21.61 万字 | 2023-09-11 16:50更新

疑狱集
疑狱集

和凝 | 诸子百家 | 已完结

《疑狱集》是五代后晋和凝、和蒙(㠓)父子编著的法学著作,共4卷 ,辑录了汉至五代的情节复杂 、争讼难决而最后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件,包括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等100例 。书前有蠓序,及至正十六年杜震序。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疑狱》三卷,第一卷为凝:队后二卷为蠓书。今本四卷,疑后人所分也。《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所增。景,号西墅,汝阳(安徽阜阳)人。嘉靖进士,官监察御史。自此,共一百八十二条,所汜皆平反冤狱,抉摘奸佞之事,俾司宪者触类旁通,以资启发,虽事实人情万变,但不可限于成法、常规,而须推寻故迹?举一反三。然内容庞杂,体例欠佳,多有讹误。

1.45 万字 | 2023-09-17 12:29更新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

王应麟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诗地理考》六卷,宋王应麟撰。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於诗中地名者,薈萃成编。然皆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

7.69 万字 | 2023-10-06 22:3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