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智旭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灵峰老人所注南岳大乘止观。授于胡子而告之曰。修道之要。尽于大乘止观一书。而大乘止观之要。尽于转无尘智之一言。何也。心也者。万法之体也。华严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首楞严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10.24 万字 | 2024-03-31 10:30更新

随缘集
随缘集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随缘集,四卷,清灵耀著并序。

7.16 万字 | 2024-04-19 09:53更新

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13.42 万字 | 2024-03-20 19:56更新

释迦如来行迹颂
释迦如来行迹颂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释迦如来行蹟颂,二卷,元云默无寄撰集并序,李叔琪序,沙门岂跋。

11.16 万字 | 2024-04-08 17:08更新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清达默集并序,正知跋,莲村跋。

15.21 万字 | 2024-04-20 10:49更新

阿含部
阿含部

佛教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属于《大藏经》的一部分。是对大藏经内小乘部经典之统称。原为佛陀所说教法之总称,大乘佛教于西历纪元前后兴起,遂有大乘经典之成立;相对于此,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皆为小乘经典,阿含部遂成小乘经典之异名。

16.44 万字 | 2022-05-12 19:21更新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莲修必读,一卷,清观如辑并序,附回向偈。

5.12 万字 | 2024-04-16 09:19更新

万法归心录
万法归心录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佛教著述。清康熙十五年(1676)祖源超溟著。一卷。问答体。以“须悟万法,归于一心”为宗旨,从十个方面阐述禅宗思想,即:一警省俗迷、二儒释论理、三释道辨伪、四顿悟修证、五教乘差别、六惟心净土、七禅分五宗、八十魔乱正、九经语引证、十劝善印施。书前有序文多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0.76 万字 | 2024-04-19 09:53更新

摩尼教下部赞
摩尼教下部赞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摩尼教下部赞》,摩尼教的诗歌集。唐译本。由敦煌出土,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书收集摩尼教对诸神、日常行祭、斋戒、忏悔、悼念亡人等所使用的赞歌。全书分为赞夷数文、叹无常文、普启赞文、称赞忙儞俱知王文、叹诸护法明使文、叹无上明尊偈文、叹五明文、叹五界文等。

1.51 万字 | 2023-02-01 22:05更新

四教仪备释
四教仪备释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述。

8.28 万字 | 2024-04-20 10:32更新

证道歌注
证道歌注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为永嘉证道歌之注释书。(一)全一卷。宋代僧梵天彦琪撰,门人慧光编。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书中将证道歌逐句详加阐述,以指点初学者入于参禅悟道之门径。(二)全一卷。宋代僧妙空知讷撰,门人德最编。约刊行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知讷认为佛法虽非由涉猎文字语言而得,然钝根末学者仍须借语文之诠释,以参佛法之旨要,故撰此书。 (三)全一卷。又作证道歌注颂。元代僧竺原永盛撰,德弘编。顺帝至正元年(134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永盛于每句下作短评,合数句而加以注释论述,其后附颂。

6.34 万字 | 2024-05-15 15:47更新

拈八方珠玉集
拈八方珠玉集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三卷。全称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宋代僧祖庆重编,理宗宝祐五年(12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系佛鉴太平慧翘、佛果圜悟克勤、正觉方庵宗显、佛海石溪心月等四人,对禅门八方珠玉集内之古则、公案三一九条,各作拈提,揭示参玄捷径,以开学人正眼。然禅门八方珠玉集今已散佚。

12.82 万字 | 2024-03-27 17:02更新

心赋注
心赋注

永明延寿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四卷。宋·永明延寿述。明·崇祯七年(1634)刊行。又名《注心赋》。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永明延寿,字仲玄,赐号‘智觉禅师’,天台德韶法嗣、大鉴下十二世、法眼三世。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住永明寺,达十五年;开宝八年(975)示寂。本书是师于永明寺时之著述,主要依据《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一语,以赋绝待灵知之一心,并引用诸经论自作注释。在本书中,师谓此心系‘觉王同禀,祖胤亲传,大开真俗之本,独标天地之先,常为诸佛之师,能含众妙。恒作群贤之母,可谓幽玄。灵性有珠,该通匪一。千途尽向于众生,万象皆从于此出。’‘可谓履道之通衢,悟宗之真诀。’阐明统合一代时教应归入此一心。书中注释部份所引用之经论颇多,有《楞严》、《净名》、《金刚》、《圆觉》、《涅槃》、《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大智度论》、《肇论》、《释摩诃衍论》、《起信论》、《唯识论疏》等诸论,以及《高僧传》、《永嘉集》、《信心铭》、《证道歌》等书。卷末另附有〈音释〉一卷。

22.73 万字 | 2024-03-18 16:10更新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王子成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十卷,金王子成集,赵秉文序,李纯甫序,日本至道序,元朴免跋,明李克墩跋。总共分为十三门:第一,归依西方三宝,第二,决疑生信,第三,引教比证,第四,往生传录,第五,极乐庄严,第六,礼忏罪障,第七,发菩提心,第八,发愿往生,第九,求生行门,第十,总为礼佛,第十一,自庆,第十二,普皆回向,第十三,嘱累流通。其中每卷都分正文与注释部分,正文为念诵的忏本,而注释阐发礼忏的教理,“广则恐其文繁,略则虑其义阙。如常礼念应赴,只读大字。若推本末因缘,须寻小注。庶得广略两存自他俱益。”在注释中广泛征引各种经论及前代净宗著述,对净土教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较为全面反映了金代的净土思想与信仰。

9.78 万字 | 2024-03-28 14:28更新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

14.61 万字 | 2024-04-08 17:10更新

皇明名僧辑略
皇明名僧辑略

祩宏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亡的打击而看破世缘。约三十岁出家,拜昭庆寺无尘律师受具足戒。晚居云栖寺,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大师。被推为莲宗第八祖。他作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从此专心佛学,潜心著述,阐发义理,弘扬佛法,竭尽全力。尤注重净土佛学研究。著阿弥陀经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融会诸经,指归一心,在明代享有很高声望。《皇明名僧辑略》一书,辑名僧事略汇成一书,旨在弘扬教界名僧,劝戒教界学人。此书对了解明代佛教高僧事迹及佛教高僧法学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崇祯年间刻本。

3.20 万字 | 2024-05-15 15:49更新

贤劫经
贤劫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园时,答覆喜王菩萨之请问,首先说诸种三昧(梵sama^dhi ,巴同,精神集中之最高境地)及其功德,次言八万四千大乘德目及佛陀之殊胜功德,又列举贤劫(现在住劫)期中所出现之千佛名称及所居之城邑、族姓、父母、弟子、寿量、三会之众数等,最后叙及传持本经之各种功德。然汉译本文字艰涩,阅读困难,故研读者少。此经于各种佛名经中,乃最早之汉译本,故保有最古之型态,译出后即受到相当之重视。

16.90 万字 | 2024-03-20 19:51更新

般若部
般若部

佛经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大乘教五大部之一。乃大般若经及其别出经,以及其他支派般若经典之总称。据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之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故将般若部置于五大部之首,凡二十一部七三六卷;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则录有三十二部七五七卷;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载有四十部七九四卷;智旭之阅藏知津依天台宗五时判教之说,改置般若部于五大部之第三,而共录有二十八部七五六卷;现今之大正新修大藏经总收般若经典凡四十二部七七六卷。西藏大藏经中,于甘珠尔中别立般若部。

0.00 万字 | 2021-06-03 10:12更新

般泥洹经
般泥洹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国富民众。

2.47 万字 | 2024-03-14 08:49更新

华手经
华手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养佛陀,佛陀为断除彼等之疑惑而宣说大乘菩萨得道经过、毁谤大乘行者之苦报及护持佛法、造像功德等。经名华手,即缘于诸菩萨手持花供养佛陀之故。

20.67 万字 | 2024-03-20 20:5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