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济颠道济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济颠道济禅师语录,一卷,宋道济说,沈孟柈叙述,无竞斋赞,附舍利铭,内题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六世,嗣佛海远。

11.02 万字 | 2024-04-21 18:02更新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者不详,共二十卷,简称为《九鼎神丹经诀》。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于是书中列举多种炼丹方法,如玄黄法、丹华法、神符法、神丹法、还丹法、饵丹法、炼丹法、柔丹法、伏丹法、寒丹法等,提出炼丹必择明师以受诀,并引狐刚子说以证之。卷四所说“明防辟恶邪魅守神保身”,卷五“明朱成神丹必籍资道之缘”与《抱朴子内篇·登涉》内容相类似,讲人山炼药的诸禁忌和防避法。书中又讲了许多种药物的具体制作,如水银、丹砂、雄黄等。此经诀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及道教外丹术的宝贵资料,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6.60 万字 | 2023-04-10 20:28更新

表无表章栖玩记
表无表章栖玩记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表无表章栖翫记,一卷,宋守千述,日本高范题记。

8.40 万字 | 2024-04-21 17:37更新

禅法要解
禅法要解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禅法要解》,凡二卷。鸠摩罗什等译于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称禅法要解经、禅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解说菩萨习禅之要法,初叙净观、不净观,次述除五盖修四禅之相,次说明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及四空定、四谛观之修习;并述心专正、质直、惭愧等十事,及四如意足、五神通之法。

1.86 万字 | 2023-01-15 16:19更新

养生秘录
养生秘录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养生秘录》,共一卷。原不录著撰人。全卷分 《玉溪子丹房语录》、《玉虚子宜春心诀》、《中黄内旨》、《大道歌》、《金丹问答》及《青霞翁丹经直指》等六篇。内容乃辑录南宋到元代有关道家金丹炼性与养生的文稿,属于道经内丹修炼一类著作。全卷所论丹法,大体上依据宋人白玉蟾、张伯瑞等人的观点,所以可以假定这书盖宋末元初学道者所编辑。本书全录其中 《玉溪子丹房语录》与 《玉虚子宜春心诀》,节录《中黄内旨》、《大道歌》与 《金丹问答》诸篇,藉以了解元初道家有关丹法与养生的思想认识。

1.25 万字 | 2023-06-23 16:49更新

华严经行愿品疏
华严经行愿品疏

澄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华严经行愿品疏》,亦称《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行愿品疏》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著。十卷。是对“四十华严”的疏解。唐贞元十四年(798)澄观协助般若译出“四十华严”,即奉敕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此疏。全书分十门:(1)教起因缘;(2)教门权实;(3)所诠义理;(4)辩证所宗;(5)修证深浅;(6)彰教体性;(7)部类品会;(8)流传感通;(9)释经名题;(10)随文解释。释义中对“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均没有的“普贤菩萨十大愿文”,特别予以强调和详细解释,提出了“极乐不离华藏,弥勒即本师”的主张。注释书有唐宗密的《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5.48 万字 | 2023-08-31 09:54更新

道德真经集义
道德真经集义

危大有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集义》明危大有集,十卷。自序作于明太祖洪武丁卯年(1387)。原本为二卷,《正统道藏》本析为十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是书凡纂集十二家注解:河上公、何心山、吕知常、李道纯、刘师立、林希逸、董思靖、柴元皋、倪思、苏辙、晁迥、吴澄。作者自序谓「取其训释详明,理长义同而不牵强者」。此书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10.06 万字 | 2023-06-19 21:43更新

诗说
诗说

惠周惕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诗说》,三卷,清惠周惕著。此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笺》、朱熹《诗集传》都不专主,多以己意考证。大旨谓《大雅》、《小雅》的区分是根据音,而不是以政来区分;“正雅”、“变雅”美刺陈错,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又疑《周南》、《召南》二十六篇全为房中之乐,不必定指某人。提出《周南》、《召南》之分,郑玄笺误以为文王;天子、诸侯都得有颂诗,故《鲁颂》不为僭越。这些说法都有理有据。但亦偶有未安之说,如以“颂”兼美刺,与“诵”相通之类。今存《四库全书》。

2.00 万字 | 2023-09-21 12:34更新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又名《自然五胜文》或《真一五称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著录。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洞神部神符类。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P2440),题作《灵宝真一五称经卷》。本书上卷有五枚大符,即“五称符”(又名五胜文)。据称此符隐含五方帝君姓讳,上应五星,下表五岳,中宝五脏,乃五行之母。诸道士欲求长生不老,役使万神,诸百姓欲治病治生,求福求财,皆可书写佩服此符。书中详载佩符行道之法。下卷内载八卦神名及治所,以及祭祀通灵,召八卦、六甲诸神之法。篇末载灵宝二十四真图。总之,全书主要内容为早期道教佩符祭祀,召神役鬼之术。

1.61 万字 | 2023-12-31 14:33更新

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13.42 万字 | 2024-03-20 19:56更新

佛说兴起行经
佛说兴起行经

康孟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兴起行经》是一部异军突起的经典,故事的主人公释迦牟尼是一个反面人物,与其他佛传故事大相径庭。内容有《孙陀利宿缘经》、《头痛宿缘经》、《木枪刺脚因缘经》、《苦行宿缘经》等十经组成。对这十件重大的“宿缘”,史称“佛陀十难”。这是用因果报应理论来为释迦牟尼所遇到的灾难作解释,更体现出佛陀在人间教化的困难和伟大形象,从一个侧面为我们研究释迦牟尼的历史,提供了若干真实的史料。同时,借以说明因果报应的理法,是天地间的法则,任何人都不能避免。

1.70 万字 | 2022-09-08 12:58更新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

康僧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六度集经》收录多种本生经及各种本生故事,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佛教讲究修六度,,也称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项修持内容。六度集经分六章,即(1)布施度无极章,(2)戒度无极章,(3)忍辱度无极章,(4)精进度无极章,(5)禅度无极章,(6)明度无极章。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须大拏经〉分别相当于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大意经》、西秦·圣坚译的《太子须大拏经》。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经〉相当于后汉·安世高译的《太子墓魄经》及西晋·竺法护译的《太子墓魄经》。〈顶生圣王经〉相当于宋·施护等译的《顶生王因缘经》。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当于西晋译者佚名的《睒子经》及西晋·圣坚译的《睒子经》。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当于吴·支谦译的《九色鹿经》。

8.07 万字 | 2022-10-20 15:56更新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

吉迦夜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杂宝藏经》凡十卷(也有八卷本、十三卷本)。由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与昙曜共同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杂宝藏经》是早期佛教经典,主要为阿含藏教思想,以因缘譬喻来阐示因果关系。

8.62 万字 | 2022-10-24 15:54更新

佛说佛名经(三十卷)
佛说佛名经(三十卷)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名经有好几部: 一、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佛说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 二、失译人名,三十卷。 三、隋朝闍那崛多译的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 四、失译人名,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简称三千佛名经。 五、隋朝那连提耶舍所译的百佛名经,一卷。

18.35 万字 | 2022-11-20 16:31更新

修炼大丹要旨
修炼大丹要旨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修炼大丹要旨》,撰人不祥。内收吕仙赐方,当出於宋代。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衍类。卷上载述外丹,如造灵砂贴身、白雪独神养粉、糁制、神符等要诀,并收载火龙玄珠大丹、金丹、神雪丹阳、四皓丹等丹法;卷下载朱砂鼎方、丹华丹、通神丹、混元九转金丹诀等。

1.35 万字 | 2023-05-18 21:16更新

御制拣魔辨异录
御制拣魔辨异录

雍正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御制拣魔辨异录》,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宗原’一书,其门人潭吉弘忍亦撰‘五宗救’一书以批驳当时曹洞宗之主张,遂引起当世禅林间之论诤,及至清代,犹有余波。世宗即撰本书,谓法藏、弘忍等人之宗乘主张为邪魔异说,并列举彼等之语录及著作,一一加以驳斥。又指出彼等之传人饮酒食肉、破毁戒律,危害佛教甚钜,必须翦除,故世宗曾以实际行动迫害法藏派之僧徒。

12.77 万字 | 2024-03-26 19:42更新

古三坟
古三坟

佚名 | 易学典籍 | 已完结

本书为古三坟书,宋代刻本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传成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见此等文籍,当时确有,孔子据以修订,而名为经。

0.46 万字 | 2022-12-06 18:56更新

玄天上帝启圣录
玄天上帝启圣录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撰人不详,八卷,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全书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三十一个互有衔接关系的段落,详细叙述了武当道崇奉之神——玄武大帝的神话传说;第二部分叙唐宋时代玄武灵应故事。

6.79 万字 | 2023-04-16 12:26更新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如惺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明如惺撰,管志道序,如鑑跋,又云龙华忏仪。

11.15 万字 | 2024-04-21 17:39更新

诸上善人咏
诸上善人咏

道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全一卷。明代道衍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就求愿往生极乐净土之一二五人,自文殊菩萨至陶氏十六娘,依次各作七言四句之咏赞一首,并略记其生平。其中五人合述,总为一二二首,计比丘六十四人、比丘尼三人、优婆塞三十八人、优婆夷十人。卷末载有洪武十四年(1381)大佑之跋、十六年性深之跋,并附记宋杨次公之念佛愿文一篇。

16.18 万字 | 2024-05-18 09:5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