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籍 > 道家经典 >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

郭庆藩
255.26万 字 总点击 120 推荐票 0

清郭庆藩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音义的,都移于陆德明注解之下。其余所采卢文弨、王念孙、俞樾、李桢及郭庆藩世交郭嵩焘诸家之说,则偏重于训诂名物之文。《庄子》一书,旨意艰深,寓言也最多。郭庆藩集释 《庄子》,由声音以通训诂,因章句而求其大义,其方法颇为正确。解释之处,也基本恰当。对于附会之言,都弃之而不用,可见其治学严谨。司马彪注本较为近古,陆德明音义本又不完全,郭庆藩又辑自他书,补其缺漏。遇有异文,录之以便参考校订。后世学者认为这些都是可取之处。只是郭象注、成玄英疏还有不合《庄子》本意之处,郭庆藩未能认真核查,对于音义所引,又未详细注解,热衷于反切而忽视了校雠,这是其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后世学者都认为此书是目前流传最广、注释最好的通行本。现存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44)湖南长沙思贤讲舍刻本、清末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954年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61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书友评论
清郭庆藩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音义的,都移于陆德明注解之下。其余所采卢文弨、王念孙、俞樾、李桢及郭庆藩世交郭嵩焘诸家之说,则偏重于训诂名物之文。《庄子》一书,旨意艰深,寓言也最多。郭庆藩集释 《庄子》,由声音以通训诂,因章句而求其大义,其方法颇为正确。解释之处,也基本恰当。对于附会之言,都弃之而不用,可见其治学严谨。司马彪注本较为近古,陆德明音义本又不完全,郭庆藩又辑自他书,补其缺漏。遇有异文,录之以便参考校订。后世学者认为这些都是可取之处。只是郭象注、成玄英疏还有不合《庄子》本意之处,郭庆藩未能认真核查,对于音义所引,又未详细注解,热衷于反切而忽视了校雠,这是其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后世学者都认为此书是目前流传最广、注释最好的通行本。现存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44)湖南长沙思贤讲舍刻本、清末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954年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61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最新章节 :   點校後記 更新时间 : 2024-04-14 21:58

作者作品
同类推荐
  • 云光集

    作者 : 王处一

    道教书,4卷。金王处一著。因其在荣成铁槎山云光洞修道9年,故名。该书辑其所作诗歌赋600余首。主张脱尘离俗,清静无为,修心养性,悟真返本;保气全神,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认为“心是道,道是心”。通过修炼,能使心道合一。

  • 道典论

    作者 : 佚名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仙途径,如“尸解”;(4)罪报, 如“不孝”、“承负”之类;(5)灾祥征兆, 如“灾异”、“吉兆”之类。(6)修炼,如“导引”、“胎息”之类。所引皆唐以前之道教经典,引文一一注明出处,故亦称“教门要典”。一些亡佚的道经, 赖以保存佚文,尤足珍惜。收入《道藏》第764册。

  • 三洞珠囊

    作者 : 王悬河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皆著录为30卷。该书辑录“三洞”之精要,故名。主要内容是古代仙真和南北朝以前方士、道士的事迹,仙真位籍和劫运,修炼方术和斋仪戒律等。突出老子为帝师、化胡和张道陵布道教化说。分类选录,不加论说,征引道书甚众,保存若干已散失的经文。为研究六朝以来道教资料之一。

  • 渐悟集

    作者 : 马钰

    2卷,金马丹阳著。辑悟道、酬和、修炼等方面的诗词300多首。其中以涉及修炼内丹方面的诗词为最多。主张清心寡欲,保气养神,修炼内丹,以成仙道。收入《道藏》第786册。

  • 丹阳神光灿

    作者 : 马钰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