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时间:2023-05-29 19:49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又名《思微定志经》。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参校本:敦煌P.5563 号残抄本。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尔时,灵宝天尊静处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恬神玄漠,寂然无为。时紫微宫中,中外光明,映照无量,百和宝香,不烧自熏,香光缠会,冲溢虚空,飘飘流流,散注无穷。饰光遐郁,柔濡清凉,清凉奇雅,非可演铭。天钧大乐,万种互作。

  天尊俄然,初不顾眄,思念万兆化之始,胎禀是同,各因氤氲之气,凝而成神。神本澄清,湛然无杂,既授纳有形,形染六情。六情一染,动之弊秽,惑於所见,昧於所着,世务因缘,以次而发。招引罪垢,历世弥积,轮回於三界,飘浪而忘反,流转於五道,长沦而弗悟。婴抱痛毒,不能自知,驰神惶悸,唯罪是履。愍之在心,良无已矣。忆其禀受之始,理有可哀,即遣侍臣,召左玄真人、右玄真人。须臾,二真人立便躬到,稽首礼毕,依位而坐。侍座良久,言讌粗悉。

  於是,天尊曰:所以相屈之意,正欲及之。吾向思念亿兆源起如是。如是之理,犹可拯济。卿等二贤已发大慈大悲,亦当同斯趣耶。二真人答曰:众兆涂炭,常於所邑,并各已作,委曲教化,具说罪福,於理造极。犹有强梁愚痴之人,永自不信,纵有微信,当时录伏,不经旬朔,已复懈怠。盖亦天尊高鉴所简,当如之何。

  天尊曰:其虽懈怠,当时一信,福已不轻。二贤已植此功,宜奖之焉。二真曰:不审复应何方,必令其悟。

  天尊答曰:此辈冥昧,示以广途,文多事碎,智所不堪。智所不堪,致生懈怠心。今欲旨以简文要事,的以示之,当不同也。二真於是下座,稽首天尊:不审何事简要,可以开悟。

  天尊曰:卿并还坐,吾欲以思微定志旨诀告之。其要简易,从易得悟,不亦快乎。二真曰:思微定志,为有经耶。

  天尊曰:都无文字。二真曰:斯徒触壁,无底大痴,如无文字,何从得悟。

  天尊答曰:即时一切经书,本有文字耶。今日之言,不亦经乎。二真曰:唯乞愿闻,辄当书述。

  天尊曰:譬如有人,或千或万,欲得珍宝,闻海中大有,便各各装治,或舫或船,千艘百艘,泛於大海,或千里万里,或近或远。有洲屿百千,岛亦无数,或在水中,甚多珍宝,乃至无量七宝精光,光皆冲天色,色各异同。泛船伴如许多人,及风当发,无识光者,为尔且发,罔知何向。

  天尊又曰:此诸船伴,可得宝乎。

  二真曰:其无导师,尽无先知处,又不识宝光,为尔周章,此行甚难。方当处处悉到,到悉发掘,或於水中用力亿倍,或可果耳。

  天尊曰:学道之人,不得思微定志要诀,如此诸人,不识宝光,而欲求宝,可愍如何。

  天尊又曰:如此众中忽有一人,善识宝光,宝光冲天,万里遥见,如看掌中。诸人虽多,悉不能见,善见光者,举帆先去,众船随之,迳至宝所,悉皆大得七宝名珍,各各满载,还至本处。众伴议曰:赖有导师,今当报德,於是船船敛宝,价直亿千,义以答恩,其宁快乎。二真曰:何利若斯。

  天尊曰:学道之人,得此思微定志要诀,其正如是识宝光人。

  天尊又曰:往古久远,无数劫时,天王运尽,应更改人,天下绶信,有得之者,便为天子。时善相师,见一山上有此绶光。当是其夜,天雨大骤,火炬不立,光耀晻中,而人不见,师於众中语村人曰:天下天子绶信,在此山中。村人闻之,皆名濳往,晻不能得。学无思微定志,如彼晻行人也。时相师闻人看绶不得,自往看之,往便即得,遂登天位。人若得此思微定志,志意便定,求道审谛,如彼相师善宝之焉。勿得轻泄,轻泄之者,彼我护罪,罪在难原。所以尔者,非但轻经,乃轻道也。受学之人,慎之慎之。二真闻说,欣踊无量,中表相应,唯无愿闻。

  天尊曰:故欲相告,岂得为隐,便曰要诀。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能爱道者,道亦爱之。得道爱者,始是反真。思微定志,理尽於斯。斯则反乎两半成一,本之一,还归真,道业日昇,吾等不亦无复忧劳耶。

  天尊又曰:两半成一,其义有五,卿等知乎。二真答曰:已知。不亦於彼清虚之炁,因氤氲之交,分半下降,就此四半,合为一耶。不亦或此假一而为恶者,致招自然之炁,沦於三涂乎。不亦为善,离此四半,还登太虚,复我清虚之气,反我两半,处於自然乎。

  天尊曰:卿体之矣。今便以两半轮转图局,相示於空中,下左真之前。

  两半图局如下

  一名思微定志真券。

  法用金钱二万四千,上金五两,五彩纹巾各一段,素丝五两,五方纹缯各一疋,明镜一面,本命纹缯,岁计余一,金钮一双。几如干种。授者得信,当分明计十二折传,传不理尽,便违科,罪增四倍。受者法信不充,而不意炁卑足,亦得罪,罪与违科传同,寒栖道士不论。

  上清弟子某甲,齎信如法,奉受要诀,当志心拔还半反上,不至枉魂,饮丹,尽一为信。二真曰:此实简要,始蒙开明,乃有如此之妙旨,而早不悟。不胜天尊成济之恩,衔荷而已,岂是今日卑辞可谢。

  天尊曰:虽得此诀,当以十戒为本。授两半诀毕,次度十戒。度十戒法,法师居南,弟子向师三礼毕,请曰:愿见成就,授以十戒,当终身奉行,誓敢有违。於是长跪,心存见十方大圣在於上方,乃稽首谛受,法师烧香,便为说戒。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

  二者不淫,犯人妇女。

  三者不盗,取非义财。

  四者不欺,善恶反论。

  五者不醉,常思净行。

  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

  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

  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

  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

  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是为十戒。受者并云:弟子某甲受,终身奉修。又礼师,都毕。

  天尊曰:能受是十戒,修行如法,十方天官无不卫护,必致得道。子若逼世累,不尽心十者,九八七六,乃至於五,择其能者。然五戒之福,福亦难称。子其广劝众兆垢重闻,或不喜,犹不一二罗缕,委曲开悟,如复懈怠,日趣长苦,由其罪深,夫可如何。二真曰:如有善人,志欲勤修,斯事幸闲,复有何事,求道益速。

  天尊曰:普教科仪,隐在三籙三元品戒。三籙乃众经之端,已出于世,亦当相降也。二真曰:三籙为是金籙、玉籙、黄籙耶。

  天尊曰:然然。此并为形外之教。思微定志之至理,务知三元妙觉无二,有道有地狱,祈请七玄苦,兼度未见者。当尔之时,上方空中有人诵曰:

  此法实玄妙,免汝九祖役。是其人不授,令人与道隔。

  非人而趣授,见世被考责。死堕三涂苦,万劫悔无益。

  所以空中作此颂者,恐愚人得经,便尔贱之。或以借写,或举本乞人。令有心之人施信无所,法桥路断,是故尔耳。益宜慎之,益宜慎之。时二真人意中咸云:此要诀炳灼,闻即玄悟,前後冗冗,了不开发,为是何物。

  於是天尊知二真意,报曰:二贤卿等知不,一切善恶,皆有因缘,应从吾受,是故尔耳。当相为说,便可静听。往昔一过去,恒沙之数,信不可计,无极久远劫时,有贤信道民,姓乐名净信,居业巨富,财不可计。甚信道德,静处思惟,心与口誓,我富如此,此皆福来,衔荷天地,甚宜报恩。报恩之心,实有冥到,然未知何方。从外寝处,还问其妻,具说如此,道不须财,当云何。妻曰:道从心生,何处觅道。但当营始道士诸所乏无,道士得己斋戒,兴显道事,岂非报道。夫得妻言,然之为佳,心开觉悟。时彼山南有一道士,长斋居山,恒诵经句,去净信家二百余里。净信久闻此人,亦常依依,即语妻曰:我当往彼,问其所乏,当随之供足。须令盈余,不使竭少,亦当且送薄饷。妻曰:能尔,真是佳理,闭眼之日,犹有所怙。如不如此,身死神毙,求哀无所。净信即开料杂库,出好名香、细布白毡、吉贝绵绢之类,卧具毡帐,乃及玩弄服饰之物,金银铜器,皆精好者,及诸杂药,事事种种,舍十丁奴,整作十担,诣道士所。言语粗悉,及所发起,今齎薄饷,奉上道士,并以十奴长给洒扫。道士从今以去,有所乏,须可分遣奴还,随命奉给,道民幸甚,勿得疑难。道士为受,净信别去。还家语其妻,具说如此。妻闻道士已受,夫妻欢喜,喜不自胜。自今以,便以为常。如此少时,净信夫妻,命日欲终,都有一儿,儿名法解,时年十七。侍父母疾,父母临终,语其儿曰:我得此丰有,资财无量,皆从道来。誓欲报道罔极之恩。道不须财,唯当供养道士。吾比来入山,诸所营为,是汝所见。今家财产足汝施用,汝其勿废。法解衔泪呜咽,烦冤懊恼,悲哭唤天,一顿一伏,气绝复苏,手抱父母而啼。又曰:阿爷阿婆,发如此之福。临命将终,善尚不退。天道虽远,岂当不感。唯愿即昇福堂,位至高尊。儿後寿终,必得相见,俱在道位耳。於是父母命绝。法解长叫气绝,于时久久乃苏。由其父母子,合门心行和吉。虽以道士为先,亦傍救亲族乡里,远近皆蒙惠润。当尔之日,见亲非亲,不避远近,皆往奔赴,及家僮役,亦复甚多。见法解与父母长设,孝心彻灵,誓愿如此,举众无不自相顾视,人人流涕,不能自止。吉人如斯,命尽如何。法解於後,敬向道心,亦是天然,加奉尊命,供养道士,拯救贫乏,给恤行旅,逮及众生,数百倍先。外无毫入,用度唯广,遂至於贫。饷恤道士,向欲不连,道士转老,他无得处,每日烧香,忆此主人供养我辈,遂至於贫。唯愿天道领其丹心,我今老悴,何以报之。道士常以月末一日,六时行道,恒自感忆法解在心,是故遣信,要呼法解语。信曰:汝顿首主人,尅此月末,依常一日六时行道,无复所须,可来见就,共作功德。福虽悠悠,亦不宜废。法解得信,欣喜答曰:为法解稽首,道士承至日斋,辄当奉命。信去之後,计校家中诸食,诸仓诸库,悉皆空罄,无可齎持。

  忆父遗教,愈增悲感,访卖屋宅。屋宅高广,非中士可居,唯宜天王。天王复自有宫第,或又云此宅势尽,或且云凶,了无买者。乃欲自卖,恐身属他人,永不得复入山,见我道士。法解夫妻,与二男为居,大者胤祖,年十一,小者次胤,私名阿奴,始涉八岁。并姿容端正,绝世无伦,吐纳诵咏,声有玉响,行步举止,德味有余,年虽幼稚,并加勤修,答对远近,礼敬亲疏,书画言辞,每在人表。其姨大富,都无男嗣,恒乐此儿,兄弟大小无在,唯愿得一能与我者,雇钱百万,贪儿佳,故不计钱多。法解忽悟,还问妻曰:忆昔曾闻卿姊,乐吾一儿,今欲尔耶。妻未知问意,即趣答曰:宁当俱死,何有以如此之子去眼前理,卖儿欲以自活,复增愁思。故是死耳,了无此理。夫曰:我卖儿,意不以供口,亦不供身。妻曰:欲以何施。夫曰:道士在山,供养转阙。卿昔闻我奉先君遗教,为忘之耶。妻即拭泪,跪而答曰:今虽穷弊,实亦在心。若如是者,福德之事,盖亦先君遗教,安可不尔。妻曰:法用颇废,便当将儿往报姊也。母子临发,儿跪父别,因启父曰:便当违远膝下,眷恋何极。愿爷行止,时过见视。天性内发,相抱俱哭。阿奴阿爷,感彻天地,胤祖抱其弟头,号哭良久,曰:福德之事,我亦当不久,非言可尽。父见其兄弟如此,心亦罔已,恐其妻悔,即语妻曰:即今且将往就其姨,质十万钱作月日期,冀望宅售,必得儿还。若至期不赎,当长与姨也。所以尔者,不忍便别,以自宽耳。於是割情,母子即路。母至姊所,具说质儿意,姊得闻之,欢喜无量,乃与见钱整五十万,遣车三乘载妹及钱,送还妹家。次胤跪母辞曰:父作如此功德,後必得道。未果之间,愿婆爷行止,时过见视。次胤至欲慰其姨意,抑忍不啼,及母垂临上车,违远在近,母子恩情,非可强割,虽不号叫,母子及姨三人,相与雨泪百行。於是次胤跪姨,启曰:今为姨儿,何异所生。但凡人分离,犹尚罔罔,愿姨见恕。今欲乞一万钱以与父,别寄婆车去。姨愍此小儿情趣乃尔,愈加矜敬,即又料出见钱十万,曰:以此与子,意可与者。恣意与之。次胤跪曰:赐钱太多,即启母言,以六万奉阿爷阿婆,此是奴心,以供养二尊,朝夕之资,盖亦微微,愿以自供,必不他用。以二万奉兄,愿勤加供养,时复见忆。余有二万,寄奉山中道士,愿我父母兄弟,及我阿姨,常与福会。所以不道共会,又及姨福会者,心恐触性姨意故也。母归至家忆儿,兄弟甚相珍重,食息嬉戏,及其出入,未曾不同,得一异味,辄相分与,终不独噉。一日分别,我今独反,为福故也。胤祖在後,甚怀忧思,闻母大得钱还,知弟不归,拭泪掩手,跪问母曰:婆与奴别,奴啼若如。母欲割其思,欺曰:不啼。姨常念汝兄弟,得之欢喜,抱不离膝,喂以众果,笑与吾别,寄汝钱耳。胤祖知其必啼,婆诱祖耳。其眠好与祖俱,今独在彼,怳怳未习,亦当思恋阿爷及忆阿祖,且新与婆别,那得不啼。因而叹曰:兄弟二人,忽尔生离,父母为道,故道当见念,必使彼此各强健耳。言之嘘唏,泪下覆面,并气呜咽,不能自止。法解於是市供斋具,并更大饷道士。道士惊问,那复得此。法解不敢上欺,具如事答。道士不言,相与共斋。斋竟,法解辞退至家,忽见诸杂仓库、金库银库、宝珠玉库、钱库绢库、丝绵布库、绫罗锦绮缯彩等库,米仓盥食五谷诸仓,悉皆盈满。问其妻日:官寄此耶。妻日:不也,忽见此耳。夫妻一怖一喜,或恐是梦想,或是天恤,不自宁安。法解复入山中,请问道士,具白如是。道士答曰:贫道昨夜下讲,於外中得梦见有一人,持一真材如意,授以与卿,卿即受之。贫道思惟,谓是佳瑞,然不敢学,恐事未应。同斋之人,谓我嗊嗃,今果如此,此是天恤,人岂敢夺。且卿敬信彰於玄远,足以招此,殆不须疑,但用无嫌。法解曰:犹欲白王,令知其可尔乎。道士曰:善。法解白王,王即答云:卿精进出世,天那不感,此是天恤,人岂敢夺。但用勿恐,於我无嫌。法解还家,语其妻兄,具说如是,王与道士异口同音,此真天恤,益加笃信。遂相承继,福祚永隆,无复极已。

  於是天尊问二真曰:卿等识此三世人耶。二真对曰:此事久远,实所不识。

  天尊曰:时乐净信者,吾今身是。法解者,左玄真人是。法解妻者,右玄真人是。卿等颇忆往古鞠育之恩乎,致有今日,更相开悟,亦其由也。二真人闻教,方始开悟,虽忆此事,领然无昧,然亦悠悠,其为久远。言语未毕,忽有八色云軿,二人共乘,侍从仙童玉女,作钧天大乐,从东南上来,不通迳前,前即稽首天尊,转拜二真。二真方悟,是二息乎。今中候太夫人,将非天尊往古夫人乎,即先亲也。展此座毕,当往拜觐。

  天尊曰:然,子知之乎。二真日:能卖儿供法,亦为苦乎。

  天尊曰:夫如此辈,有何限量。或卖身供法,或身投饿虎,或割肉饴禽,或杀身施虫,或质致妻子,或以头施人。诸如此例,终劫说之,亦不可尽,说亦无穷,所以者何。一切是辈,并是得道真人,共作视见,劝化愚蒙,身不复痛,了见人理。或是幻作,盖亦无奇,所以指说胤祖、次胤兄弟,父祖三世六人者,其时并是凡人,而能如此,真为少比,是故说耳。二真曰:实如教旨,二真得经众诀之要,各各庆悦,意自云曰:如此一切,微有缘者,必当乐受。於是启天尊曰:如今还外传说此经,不审科仪法信轻重,谨以上谘。

  天尊曰:脱未体备,甚宜应问。所以尔者,大有旨要,玄科隐秘,故不一二载说之耳。子并谛听善识,此禁最严,慎勿差违。

  天尊於是告右玄真人曰:卿受此经,可择其人传,不须法信。又告左玄真人曰:卿受此经,当依冥典法信,所用金钱,纹缯等物,皆令如式。此法出自虚无浩素元君之凝思,五方元老常所宝修,受者别齎上金五分,素丝五两,以脆五方元老之灵。本命纹缯,上寿百二十岁,计岁余一,公王一疋,中人一丈,贫者一尺。此三种物,慎不可阙。阙而强受,受者有罪,其中增降,以贫富量之。左玄真人心疑不平,因白天尊曰:右玄真人受此经文,不须信物,而反见使顿责如许,经法是一同,即有二异,其可解乎。

  天尊曰:非为偏也、子未知乎。众兆不同,心心各异,故开二涂,其归一也。所以尔者,右玄弟子,桑门居士,居士普行乞求,破恶以为法桥,能有施者,福报万倍。故今授经,不重责信。卿今弟子,纵使分卫,以乞求度人,人无与者,更益彼罪,信心无表,何由得度。今故制以法信。法信之报,报在无量,如经无尽,不妨右玄布施福也。

  天尊又曰:右玄弟子施居士者,是能减割施财与人,福报万倍,万倍有尽。左玄弟子齎信受经,此为信道,则是施财於道,是故福报如经无尽。左玄真人虽奉教旨,心犹未体福报如经无尽之理,理复云何。

  天尊知其心念,即语大贤:卿有疑耶,无所嫌也。所以云福报如经无尽也,何以故。譬卿得此经,写治一通,传与一人、十人、百人、千万人、千亿万人不可计。人人写一通、一通无限量通,弥布无外。卿本犹存法信之报,如此无尽。假令卿今以一金万金,从师受经,後得福报如经无尽,随复永无耗竭,恐弟子中脱有未悟,为近譬耳。夫经信之报,随信多少,悉如良井,纵使天下大旱,百丈绝源,此井犹满。井主足用,余以施人。百千万人,举乡郭人#1,恣意汲取,给拯无极,终於无竭。此是自然不尽之报。

  天尊曰:既能信道,用信道故,故能信经,减损身口,以用受经,财报无尽,故谓无量,加得信道之福。信道之福,令人精神聪明,智慧如经无尽。譬然一灯,转然百灯、千灯、万灯,巨亿万灯,无量数灯,普照虚空。先所然一灯,光明无损,此是福报,智慧永无尽也。卿当普告受经之人,导以智慧,开悟一切,如此井灯不得独足,便自为足。左玄真人心又疑曰:悉天下大旱,百丈无源,井那犹满,欲问未敢。

  天尊已知左玄之意,即又语曰:所以名为良井者也。是时虚空之中,众仙大圣,听说法者,巨亿千万,咸皆开解,同声称善。一称善福,福进三阶#2。左玄真人疑解廓然,知责经信,更是胜理,下座稽首曰:始蒙开悟。

  是时共乘云軿二人,乃是往古胤祖、次胤兄弟,闻说要言,即以仙童玉女千二百人,稽首奉上左玄真人,求受要诀。左玄真人即授二人思微定志要诀,二人信解,即入第三仙品。是时千二百仙童玉女,见二人受经得道,便各解身上宝珠璎珞,奉上左玄真人,求受尊经。受之亦竟,读得一徧,神开解悟,知三界皆空,福尽应终,便各悔过。千二百人即於其身,仍化入仙。

  尔时空中有一天人,意疑天尊说此譬喻,云学道之人,不得思微定志要经,如入海采宝,无有导师。又云:如彼愚人,晻入空山,觅天子绶,设如是者,造化之初,未有此经,故天尊大圣,那得成道。

  作是念已,天尊即知。便答天人曰:卿未预天人,岂能远知造化之由。如天尊大圣,经法未出而得道者,皆是纯朴,行应自然。自然之行,时与理。晻与理合,自然玄悟。玄悟之理,本无文字,撰集成经,以告後来,何所嫌耶。譬人堕地狱,岂须先作地狱法乎。天人称善曰:圣尊之言,悟我愚蒙。於是悔谢,进仙一阶。

  时有十二年少,处世闲乐,日日相就,共作好食,酣饮嬉戏,或复论议为道之难易。天尊以道眼遥见此人,前生在世,得为人师,而秘恡悟经典,故弟子於道之心,亦复犹豫,因此微缘,缘犹可度。於是天尊即化作凡人,从会中过,过托乞食,因悉共语诸年少辈,复论如故。一人曰:我数随家兄至安乐山中,见诸道士悉持十戒,肃肃甚佳。如此後死,魂神所在,亦当不虚。但十戒持,人难悉从耳。化人曰:持此甚易,违此难耳。诸人闻化人言,皆各佥然。问化人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反难。化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亦不畏鬼神,何为不易。如违戒者,是人悉畏,复畏鬼神,云何不难。於是十二年少,并有道意,因各各自忖。其中一人,素性好酒,先曰:余者乃可,唯酒难断除,我本性所好,作不敢计,所以者何。我先服散,散发之日,非酒不解,是故敢耳。化人曰:散发所须,此乃是药。将养四大,药酒可通。但勿过量,至不如平耳。一人曰:余事犹可,妄语甚难。所以为难,或身有密事,或是尊长应为隐讳,而人见问,不得不欺,欺便犯戒。是故为难。化人曰:事有隐显,言有方便,此亦可通。但勿善恶反论,说人之短,言伤人耳。一人曰:余者乃可,唯盗戒难。小小之间,已是犯目。化人曰:大事可难,小小之间,不益易慎乎。即为说愒曰:

  何不受盗戒,不受盗亦难。孰云闇中昧,中有记盗官。取一年年倍,倍倍殊不宽。以手捧洋铜,烧口煮心肝。一朝言此苦,终年犹心酸。何不受此戒,保持必令完。我信彼亦信,在在无不安。安坐招灵人,永享长年欢。

  一人曰:余者悉易,淫最难断。所以尔者,我曾履斯事,数随兄中食。当中食时,谓云一日精进,无不过理,亦谓後死必当得此斋戒之福。至是夕夜,是我所愍,辄来狡脍,虽苦加抑迮,不觉已尔。每每如此,是故最难。化人曰:色者,令是想耳。想悉是空,何有色耶。但先自观身,知身无奇,便知无色,何可不忍。且淫欲颇恣,如饮咸水,饮多渴多,唯死而已,何有厌足。於是化人而说愒曰:

  色欲剧於渴,小忍差可度。何为进咸水,水咸益渴固。子能善解渴,当饮天甘露。甘露香且薰,通体皆流布。天人寻香降,玄趣自然悟。熙熙永无为,长保九天祚。

  其一人曰:余悉可从,唯杀生戒难。我性好瞰鸡,一食无肉,了自无· 味,数日便瘦。化人曰:贤者肥为人患,瘦益体轻,用肥何为。即说愒曰:

  贤者戒其杀,亦莫怀杀想。众生虽微微,亦悉乐生长。如何害彼命,而用以自养。自养今一诗,累汝自然爽。长沦三涂中,辛苦还复生。善恶各有缘,譬如呼有响。何不改此行,慈心以自奖。真人拥手游,逍遥观浮量。

  说此偈已,化人见大威变极道之姿,侍从僚属,钧天大乐,非可目名,反于上方。诸人悉见,喜惧交集,并闻要说,意解开悟。悉俱共诣左玄真人,求得奉受经法,并诸十戒。真人亦以道眼,见此诸人先世因缘,致其难悟之由,枉屈天尊下降,多方开悟,故作建故。不以授之,以其有缘,不得都断,唯语明日当相授也。明日明日,无复极已。诸年少辈自共语曰:我等命日难保,不可为复如前明日明日也。当各斋法信,并辞便当,更共苦请,相黠言曰:叩头自搏,血出斛数,亦要莫止。左真慈心必授我等。辞曰:

  男生某甲等,叩头乞道自搏,今日之日,流映已差,恒恐微气,奄同彼昧,昧而无晓,长夜难即,孤爽困苦,求免无所。伏闻天尊所演,思微定志,有十戒之法,文简事要,无细不度。寅人专专,实仰希奉受,朝受夕没,永无遗恨。若复迁延,日过一日,朝菌残命,未知明日,吉凶何如。如此妙趣,万代始出,会遇有今,今复差违,譬盲人捉雀,入手复去,虽复万劫,岂可重遭。辄自罄竭,办信如法,条牒如左,谨重稽颗,奉辞以闻,准乞成就。谨辞。

  上金五分本五两

  素丝五两

  本命纹缯年余一合如干

  命米五斗

  薪一束

  右五种如法。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竟

  #1 乡郭人:敦煌本作「乡邦人」。

  #2 福进三阶:原作「福足三皆」,据教煌本改。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银瓶梅
银瓶梅 不题撰人 | 才子佳人 《银瓶梅》原名《莲子瓶演义传》,描写唐玄宗年间侠士除奸平叛、报仇雪恨的故事。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