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家 诸子百家 鬼谷子注

本经阴符七篇

鬼谷子注 陶弘景 9158 2022-05-15 07:17

  

  〔阴符者,私志於内,物应於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由本以经末,故曰:本经。〕盛神法五龙

  〔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五气,五藏之气也,谓神魂魄精志也。神居四者之中,故为之长;心能舍容,故为之舍;德能制邪,故为之人。然养事之宜,归之於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於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神明禀道而生,故曰:道者,神明之源也。化端不一,有时不化,故曰:一其化端也。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一者,无为而自然者也。心能无为,其术自生,故曰:心能得一,乃有其术也。〕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化

  〔心气合自然之道,乃能生术,术之有道由舍,则神乃为之使。〕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气候由之出入,故曰:气之门户也。唯心之所操秉,故曰:心之总摄也。凡此皆受之於天,不亏其素,故曰:真人。真人者,体同於天,故曰:与天为一也。〕

  而知之者,内修链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内修链,谓假学而知之者也。然圣人虽圣,犹假学而知,假学即非自然,故曰:以类知之也。〕

  故人与生一,出於化物。

  〔言人相与生在天地之间,其得一耳!既出之後,随物而化,故有不同也。〕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於心术,术必有不通。

  〔窍谓孔窍也。言之事类,在於九窍,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通也。〕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心术能通,五气自养。然养五气者,务令来归舍,神既来舍,自然随理而化也。〕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於身谓之真人。

  〔言能化者,在於全五气。神其一长者,言能齐一志思而君长之,神既一长,故能静和而养气,气既养,德必和焉。四者,志、思、神、德也。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於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者,无为也。言真人养产万类,怀抱天心,施德养育,皆以无为为之,故曰:执一而产养万类。至於志意思虑,运行威势,莫非自然,循理而动,故曰:无为以包也。然通达此道,其唯善为士乎!既能盛神,然後乃可养志者也。〕养志法灵龟

  〔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言以心气不达,故须养志以求通也。〕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故所思不达者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比明寡欲者,能养其志,故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於胸中。

  〔和通则莫不调畅,故乱气自消。〕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心通则一身泰,职明则天下平。〕

  将欲用之於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将欲用之於人,谓之养志之术用人也。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则善於养志者,其唯寡欲乎!〕

  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此明丧神,始於志不养也。〕

  神丧则彷佛,彷佛则参会不一。

  〔彷佛,不精明之貌;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安者,谓少欲而心安也。威势既不分散,神明常来固守,如此则威精分势,震动物也。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实意法螣蛇

  〔意委曲,蛇能屈伸,故实意法螣蛇也。〕

  实意者,气之虑也。

  〔意实则气平,气平则虑审,故曰:实意者,气之虑。〕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

  〔心安则物无为而顺理,不思而玄览,故虽心之所不错,神自得之,得之则无不成矣。凝者,成也。〕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寄谓客寄,言气非真,但客寄耳。故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如此则言皆胸臆,无复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言心术诚明而不亏,真一守固而不化,然後待人接物,彼必输诚尽意。智者虑能,明者献策,上下同心,故能交会也;用天下之耳听,故物候可知矣。〕

  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计得则存,失计则亡,故曰: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合物,则听者不为己,听不审着,听既不审,候岂得哉!乖候而谋,非失而何?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故曰:必在心术始也。〕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

  〔言欲求安心之道,必寂澹无为,如此则五脏安静,六腑通和,精神魂魄,各守所司,澹然不动,则可以内视无形、反听无声,志虑定,太虚至,神明千万,往来归於己也。〕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唯神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能知於不知,见於不见,岂待出户牖闚之,然後知见哉!固以不见而命,不行而至也。〕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於无方,而神宿矣。

  〔道无思也,无为也。然则道知者,岂用知而知哉。以其无知,故能通神明。应於无方,而神来舍。宿,犹舍也。〕分威法伏熊

  〔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必先伏而後动,故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覆犹衣被也。震神明衣被,然後其职可分也。〕

  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言致神之道,必须静意固志,自归其舍,则神之威覆隆盛矣。舍者,志意之宅也。〕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外威既盛,则内志坚实。表里相副,谁敢当之,物不能当之,物不能当,则我之威分矣。威分动,则物皆肃然,畏其人之若天也。〕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珠。

  〔言威势既盛,人物肃然,是我实有而彼虚无,故能以我实取彼虚,以我有取彼无。取之也,动必相应,犹称珠以成镒,二十四铢为镒者也。〕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言威分势震物犹风,故能动必有随、唱必有和。但挠其指,以名呼之,则群物毕至。然後徐徐以次观其余众,犹性安之,各令得所,於是风以动之,变以化之,犹泥之在钧,群器之形自见,如此则天下乐推而不厌,谁能间之也。〕

  审於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

  〔言审识唱和之理,故能有间必知,我既知间,亦既见间即能间,故能明於动变,而威可分者。〕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既能养志伏意,视之其间,则变动之术可成矣。〕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谓自知志意固实者,此可以自养也;能行礼让於己者,乃可以养人也。如此则神存於内,兵亡於外,乃可为之形势也。〕散势法鸷鸟

  〔势散而後物服,犹鸟击禽获,故散势法鸷鸟也。〕

  散势者,神之使也。

  〔势由神发,故势者,神之使。〕

  用之必循间而动。

  〔无间则势不行,故用之必循间而动。〕

  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言威敬内盛,行之又因间而发,则势自然而散矣。〕

  夫散势者,心虚志溢。

  〔心虚则物无不包,志溢则事无不决,所以能散其势。〕

  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

  〔志意衰微而失势,精神挫衄而不专,则言疏外而谲变。〕

  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

  〔知其志意隆替,然後可为之度数。度数既立,乃後揣说之图其事也。必尽圆方之理,变短长之用也。〕

  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

  〔散不得间,则势不行。故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得间,势自分矣。〕

  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五气内精,然後可以外察虚实之理,不失则间必可知。有间必知,故能不失分散之实也。〕

  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计谋者,志意之所成,故随其志意,必知其计谋也。〕

  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神不肃察,所以势败。〕转圆法猛兽

  〔言圣智之不穷,若转圆之无止。转圆之无止,犹兽威无尽,故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圣心若镜,物感斯应,故不测之智,心术之要可通也。〕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既以圣心原不测、通心术,故虽神道混沌,妙物杳冥,而能类其万类之变,说无穷之义也。〕

  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

  〔事至然後谋兴,谋兴然後事济,事无常准,故形容不同。圆者运而无穷,方者止而有分;阴则潜谋未兆,阳则功用斯彰;吉则福至,凶则祸来,凡此事皆反□□,故曰:事类不同者也。〕

  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

  〔此谓所谋圆方以下六事,既有不同,或多乖谬,故圣人法转圆之思,以求顺通合也。〕

  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圣人体道以为用,其动也神,其随也天,故兴造教化,其功动作,先合大道之理,以稽神明之域。神道不违,然後发施号令。〕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

  〔天地则独长且久,故无极;人事则吉凶相生,故无穷。天地以日月不过、陵谷不迁为成;人事以长保元亨、考终厥命为成。故见其计谋之得失,则吉凶成败之所终,皆可知也。〕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

  〔言吉凶无常准,故取类转圆,然圣人坐忘遗鉴,体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後转圆而从其方,弃凶而从吉,方谓存亡之所在也。〕

  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圆者,通变不穷,故能合彼此之语;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错有为之事。转化者,改祸为福,故可观计谋之得失;接物者,顺通人情,故可以观进退之意、是非之事也。〕

  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谓上四者,必见会之变,然後总其纲要而结之,则情伪之说,可接引而尽矣。〕损兑法灵蓍

  〔老子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曰: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

  〔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几危之动,自微至着。若非情适远心,知机玄览,则不能知於未兆,察於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後河海之量,堙为穷流,一篑之积,叠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之!故曰: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於事。

  〔夫圣人者,勤於求贤,密於任使,故端拱无为,以待有德之士。士之至也,必敷奏以言,故曰:言察辞也。又明试以功,故曰:合於事也。〕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

  〔用其心眼,故能知之;减损他虑,故能行之。〕

  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言减损之说,及其所说之物,理有不可,圣人不生辞以论。〕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智者听舆人之讼,采[艹刍]荛之言,虽复辨周万物,不自说也。故不以己能言而弃人之言,既有众言,故辞当而不烦,还任众心,故心诚而不伪,心诚言当,志意岂复乱哉!〕

  当其难易,而後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

  〔失事而後谋生,改常而後计起,故心当其难易之际,然後为之谋。谋失自然之道,则事废而功亏,故必因自然之道,以为用谋之实也。〕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

  〔夫谋之妙者,必能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追彼而成我也。彼用圆者,谋令不行;彼用方者,谋令不止。然则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其常,岂非大功哉!至於谋之损益,皆为生辞以论其得失也。〕

  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

  〔夫所以能分威散势者,心眼之由也。心眼既明,机危之威,可知之矣。既知之,然後能决之。〕

  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於千仞之堤,转圆石於万仞之谿。

  〔言善损虑以专心眼者,见事审,得理明,意决而不疑,志雄而不滞。其犹决水转石,谁能当御哉!〕持枢

  〔枢者,居中以运外,处近而制远,主於转动者也。故天之北辰,谓之天枢;门之运转者,谓之户枢。然则持枢者,动运之柄,以制物也。〕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言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不为而自然也。不为而自然,所以为正也。〕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言理所必有,物之自然者,静而顺之,则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若乃干其时令,逆其气候,成者犹败,况未成者?元亮曰含气之类,顺之必悦逆之必怒,况天为万物之尊而逆之。〕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

  〔言人君法天以运动,故曰:亦有天枢。然其生养成藏,天道之行也。人事之正,亦复不别耳。〕

  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言干天之行、逆人之正,所谓倒置之。曰:道非义而何?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篇简脱烂,本不能全也。〕中经

  〔谓由中以经外,发於心本,以弥缝於物者也。故曰:中经。〕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执穷者,不忘恩也。

  〔振,起也。趋,向也。物有穷急,当振起而向护之,乃其施之,必在能言之士,厚德之人,若能救彼拘执,则穷者怀终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

  〔俦,类也。谓能言之士,解纷救难,虽不失善人之类,而能博行恩惠也。〕

  施德者依道。

  〔言施德之人,勤能修理,所为不失道也。〕

  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

  〔言小人在拘执,而能救养之,则小人可得而使也。〕

  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阗坑谓将有兵难,转使沟壑,士或有所因,而能免斯祸者,伐害能言,谓小人之道,谗人罔极,故能言之士,多被戮害;破德为雄,谓毁文德、崇兵战;抑拘成罪,谓人不章、横被缧絏。戚善谓天下荡荡无复纲纪,而贤者守死善道,真心不踰,所谓岁寒然後知松柏後雕也。败败自立,谓天未悔祸,危败相仍,君子穷而必通,终能自立,若管仲者也。〕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於人也。制人者握权,制於人者失命。

  〔贵有术而制人,不贵无术而为人所制者也。〕

  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隙,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此总其目,下别序之。〕

  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此总言本经、持枢、中经之义。言本经纪事,但纪道数而已;至於权变之要,乃在持枢、中经也。〕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

  〔见彼形,象其体,即知其容貌者,谓用爻卦占而知之也。〕

  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

  〔谓彼人之无守,故可以影响形容象貌,占而得之。〕

  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听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隙而去之。

  〔有守之人,动皆正直,举无淫僻,厥後昌盛,晖光日新,虽有辩士之舌,无从而得发,故隐情塞隙,闭藏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

  〔商金,角木,徵火,羽水,递相克食,性气不同,故不相配合也。〕

  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

  〔宫则土也。土主四季,四者由之以生,故为四声主也。〕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於耳也。

  〔散伤丑害,不和之音,音气不和,必与彼乖,故言其必逆於耳。〕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言若音气乖彼,虽行誉美盛,非彼所好,则不可如比目之鱼、合翼之鸟,两相须也。其有能令两相求应,不与同气者乎。〕解仇斗隙,谓解羸微之仇。斗隙者,斗强也。

  〔辨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强隙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

  〔斗而者盛,从而高其功、盛其势也。〕

  弱者衰其负、伤其卑、行其名、耻其宗。

  〔斗而弱者,从而衰其负劣,伤其卑小,污下其名,耻辱其宗也。〕

  故胜者,斗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知进而不知退,必有亢龙之悔。〕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弱者闻我哀伤,则勉强其力,倍意致死,为我为是也。〕

  隙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言虽为隙,非能强大,其於扞御,亦非强大。如是者,则以兵威胁,令从己,而并其国也。〕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系,属也。谓已令去,而欲缀其所属之言,令後思而同也。〕

  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

  〔欲令去後有思,故接贞信人之称其行之盛美,厉其志令不怠,谓此美行,必可常为,必可报复,会通其人,必令至於喜悦者也。〕

  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

  〔言既称行厉志,令其喜悦,然後以他人庶几於此者,引之以为成验,以结已往之心,又明已疑疑至诚。如是而去之,必思而不。〕

  却语者,察伺短也。

  〔言却语之道,必察伺彼短也。〕

  故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

  〔言多不能无短,既察知其短,必记识之,以取验之相也。〕

  动以忌讳,示以时禁。

  〔既有其短,则以忌讳动之,时禁示之,其人因以怀惧。〕

  然後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

  〔其人既以怀惧,必有求服之情,然後结以诚信,以安其惧心,其向语盖利而却之,则其人之恩威,固以深矣。〕

  无见己之所不能於多方之人。

  〔既藏向语,又戒之曰:勿於多方人前,见其所不能也。〕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

  〔欲将摄取彼心,见其好学伎术,则为作声誉、合远近知之也。〕

  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於己。

  〔既为作声誉,方且以道验其伎术,又以奇怪从而惊动之,如此则彼人,心系於己也。〕

  效之於验,验去乱其前,吾归诚於己。

  〔人既系心於己,又效之於时人,验之於往贤。然後更理其前所为谓之曰:吾所以然者,归诚於彼人之已如此,则贤人之心,可得而摄。乱者,理也。〕

  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

  〔言将欲摄愚人之心,见淫酒色者,为之术音乐之可说,又以过於酒色,必之死地,生日减少,以此可忧之事,以感动之也。〕

  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後会。

  〔又以音乐之事,彼所不见者,以喜悦之,言终以可观,何必淫於酒色。若能好此,则性命漫澜而无极,终会於永年。愚人非可以道胜说,故推音乐,可以摄其心。〕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

  〔义,宜也。宜探其内心,随其人所宜,遂人所欲以合之也。〕

  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

  〔既探知其心,所以得主深也。得心既深,故能从外制内,内由我制,则可何事不行,故事有所属,莫不由随之也。〕

  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

  〔小心以探心之术,来比於君子,必以左道用权。凡事非公正者,皆曰小人,反道乱常,害贤伐善,所用者左,所违者公,百庆昏亡,万机旷紊,家破国夺,不亦宜乎!〕

  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道谓中经之道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