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

孙子 | 天文算经 | 已完结

《孙子算经》算经十书之一,是公元四世纪左右的数学著作,编撰年代不详。 作者孙子,公元四世纪时人,生平不详。 现传本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叙述度量衡制度、筹算记数和筹算乘除算法;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开平方和面积、体积计算;下卷是各种应用问题。

1.32 万字 | 2023-09-17 12:53更新

商子
商子

商鞅 | 诸子百家 | 已完结

《商子》五卷,旧本题秦商鞅撰。鞅事迹具《史记》。鞅封於商,号商君,故《汉志》称《商君》二十九篇,《三国志·先主传注》,亦称《商君书》。其称《商子》,则自《隋志》始也。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汉志》二十九篇,今二十八篇,已亡其一。晁公武《读书志》则云,本二十九篇,今亡者三篇。《读书志》成於绍兴二十一年,既云已阙三篇。《书录解题》成於宋末,乃反较晁本多二篇。殆两家所录,各据所见之本,故多寡不同欤。此本自更法至定分,目凡二十有六,似即晁氏之本。然其中第十六篇、第二十一篇又皆有录无书,则并非宋本之旧矣。《史记》称读鞅开塞书,在今本为第七篇,文义甚明。司马贞作《索隐》,乃妄为之解,为晁公武所讥。知其书唐代不甚行,故贞不及睹。又《文献通考》引周氏《涉笔》,以为鞅书多附会後事,疑取他词,非本所论著。然周氏特据文臆断,未能确证其非。今考《史记》,称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鞅欲反,惠王乃车裂鞅以徇。则孝公卒後,鞅即逃死不暇,安得著书?如为平日所著,则必在孝公之世,又安得开卷第一篇即称孝公之谥?殆法家者流掇鞅馀论,以成是编,犹管子卒於齐桓公前,而书中屡称桓公耳。诸子之书,如是者多。既不得撰者之主名,则亦姑从其旧,仍题所托之人矣。

2.50 万字 | 2023-09-17 12:50更新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郑克 | 诸子百家 | 已完结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中国古代有关刑事检验的案例汇编。郑克著。约南宋初年开始印行,后多次刊行,明、清分别被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郑克,字克明,曾任北宋建康府上元县尉,南宋湖南提刑司干官,熟知历代史传和当时狱政。本书是以五代和凝、和父子所著《疑狱集》为基础,收集旧文,加以增补而成,共20卷,276条,共收案例故事395件,分释冤、辨诬、鞫情、议罪等20门,明《永乐大典》中虽载有全书,但各卷的界限不清,清代收入《四库全书》时,对全书进行了校订,分为八卷。

7.34 万字 | 2023-09-17 12:37更新

疑狱集
疑狱集

和凝 | 诸子百家 | 已完结

《疑狱集》是五代后晋和凝、和蒙(㠓)父子编著的法学著作,共4卷 ,辑录了汉至五代的情节复杂 、争讼难决而最后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件,包括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等100例 。书前有蠓序,及至正十六年杜震序。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疑狱》三卷,第一卷为凝:队后二卷为蠓书。今本四卷,疑后人所分也。《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所增。景,号西墅,汝阳(安徽阜阳)人。嘉靖进士,官监察御史。自此,共一百八十二条,所汜皆平反冤狱,抉摘奸佞之事,俾司宪者触类旁通,以资启发,虽事实人情万变,但不可限于成法、常规,而须推寻故迹?举一反三。然内容庞杂,体例欠佳,多有讹误。

1.45 万字 | 2023-09-17 12:29更新

管子
管子

管仲 | 诸子百家 | 已完结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管子》一书是管仲及其学派的核心思想,它以黄老道家为主既提出以法治国的具体方案,又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既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又主张以人为本,促进农工商业的均衡发展;既有雄奇的霸道之策,又坚持正义的王道理想;既避免了晋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又补充了儒家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管子》一书原为86篇,至唐又亡佚10篇,今本存76篇,托名春秋管仲著。其实《管子》同先秦许多典籍一样,既非一人之著,亦非一时之书。顾颉刚先生认为“是一部稷下丛书”。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这种观点。

15.64 万字 | 2023-09-17 12:23更新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王孝通 | 天文算经 | 已完结

《缉古算经》,原名《缉古算术》,初唐数学家王孝通著于武德九年〔626年〕前所著。后被列入算经十书,改名为《缉古算经》。《缉古算经》一书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王孝通在书中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创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对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18 万字 | 2023-09-16 21:15更新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

佚名 | 天文算经 | 已完结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并证明了勾股定理。《周髀算经》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0.87 万字 | 2023-09-16 21:12更新

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

刘徽 | 天文算经 | 已完结

《海岛算经》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唐初开始单行,体例亦是以应用问题集的形式。研究的对象全是有关高与距离的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利用垂直关系所连接起来的测竿与横棒。有人说是实用三角法的启蒙,不过其内容并未涉及三角学中的正余弦概念。所有问题都是利用两次或多次测望所得的数据,来推算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的高、深、广、远。此卷书被收集于明成祖时编修的永乐大典中,现保存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刘徽也曾对九章算数重编并加以注释。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

0.18 万字 | 2023-09-16 21:06更新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宗密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凡十八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圆觉经修证仪、圆觉广修证仪、圆觉修证仪。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内容记载关于礼忏禅观等之修行仪则。本书系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以阐明佛教修行者于实际上之修行及宗教行事方面所应行之坐禅观法与忏悔灭罪之法,并规定赞仰讽诵加行礼拜之行法。又本书于中国佛教之仪礼方面,系继承东晋道安至天台智顗之实修体系,而与唐代慧觉之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四十二卷,并称佳作。书中引用智顗所著天台小止观之处甚多,然本书之重点在于巧妙地将华严与禅之行法加以结合。又宋代净源(1011~1088)将本书简化,着成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

21.61 万字 | 2023-09-11 16:50更新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凡二十卷。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古、法语、杂着,并附行状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铭等。

17.79 万字 | 2023-09-11 16:39更新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会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会译

员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此经凡四译今存者三。其一则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成四卷。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二则元魏菩提流支译成十卷。曰入楞伽经。其三则唐实叉难陀与复礼等译成七卷。曰大乘入楞伽经。盖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达磨西来以授二祖曰。吾有楞伽经四卷可以印心。盖宋本也。以故其传独显。然文字简古难读。昔法亲布衲谓正受禅师曰。此圣智境界非粗心者可入。子欲入之当有方便。正受进曰愿闻其说。衲曰子试取魏唐二译十七卷。置于宋译四卷之左右。证其神观参考妍味。则可以入是经矣。

17.50 万字 | 2023-09-11 16:34更新

净土十要
净土十要

成时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净土十要》,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编集成十种。从第一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明代智旭)至第十卷西方合论一卷(明代袁宏道)。其中收有宋代遵式之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明代成时之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及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元代善遇之净土或问、明代妙协之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元代梵琦之西斋净土诗、明代传灯之净土生无生论及净土法语。就其编集之顺序,以最初三要为经文之解释,同时叙述所依之行愿仪则;其次净土十疑论以下七要则依隋唐宋元明之时代顺序而编次。

18.53 万字 | 2023-09-11 13:14更新

历朝释氏资鉴
历朝释氏资鉴

熙仲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历朝释氏资鉴》,简称《释氏资鉴》。佛教史书。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编集。十二卷。编年体。所述佛教史迹,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释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资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觉《释氏通鉴》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笔记杂撰。本书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为要旨,故记载有关历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与禅僧的对答“唱酬”)。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9.90 万字 | 2023-09-11 13:07更新

持世经
持世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持世经》,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法印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持世菩萨所问︰‘云何菩萨能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相?云何得念力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无上菩提?’佛随问开示,答下列法门︰五阴、十八性、十二入、十二因缘、四念处、五根、八圣道分、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并说过去诸佛本事。依《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六等所载,晋·竺法护译《持人菩萨所问经》(又作《持人菩萨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为本经之同本异译。又《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谓本经与《善臂菩萨所问经》为同本异译,则显系错误。按,《善臂菩萨所问经》专说菩萨之六度行,故不可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3.97 万字 | 2023-09-03 21:04更新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尹喜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52 万字 | 2023-09-03 20:55更新

大涤洞天记
大涤洞天记

邓牧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大涤洞天记》,元邓牧心编。道教地理志书。三卷。邓牧心为宋末元初隐士,居大涤山(今浙江余杭县境内)洞霄宫,曾与道士孙宗宝合著《洞霄图志》六卷,今《正统道藏》未收入。比较二书内容,实异名而同书,故《四库提要》认为《大涤洞天记》系明初道士重刻《洞霄图志》时将其删节而成,并改名。书前有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序,元至大三年(1310)吴全节序,元大德九年(1305)沈多福序。全书分宫观、山水、洞府、古迹、碑记五门,记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大涤山奇秀风景、宫观沿革、仙圣游化事迹等,可作为研究道教洞天福地、宫观沿革的参考材料。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2.62 万字 | 2023-09-03 20:50更新

太清金液神丹经
太清金液神丹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教经书。一名《上清金液神丹经》。分上、中、下3卷。分别题为张道陵、阴长生、抱朴子撰述。《宋志·神仙类》、《崇文总目·道书类》皆有著录。卷上注引有“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等《黄庭外景经》之语。《道教义枢》所引《金液经》“达观兼忘,同归于玄”,见于本书序中。应是六朝时道经。今陈国符先生以《经》中歌诀用韵情况,考为卷上及卷中部分为西汉末东汉初古经。经中内容,序文首述“达观兼忘,同归于玄”等义理。序注中谈服食行气、炼丹守一等摄生之道。正文述作丹之法,包括作六一泥制土釜,密封、日期,祭受之法,泥涂及涂雄黄雌黄精法、涂霜雪法、烧炼金液还丹、服丹法等。卷下还记扶南、西图、典逊、杜薄、大秦、月支、安息等20余国的方位及丹砂物产。是继《黄帝九鼎神丹经》的又一部外丹名著,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宝贵资料。

1.92 万字 | 2023-09-03 20:47更新

上洞心丹经诀
上洞心丹经诀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上洞心丹经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抄录《抱朴子内篇》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六朝隋唐丹书,重新改编而成书。其内容主要论述内外丹法术要诀。上卷首先指出:神仙至要在宝精行气及服食药物。宝精、行气之要在还精补脑和服气胎息。二者皆须选择时辰入靖行功,使「内外贞白,专气致柔如婴儿」;然后在身中运转精气,上入脑部泥丸宫;或吐纳调息,使「息息入胎」。行此术可致小则无病,大则升仙。服药之大要则在金液还丹。只用丹砂为药材,九转炼之而成金液还丹,服之可飞升成仙。若服食草木药,则以黄精为上品。书中称丹砂、黄精皆禀太阳之精气而生,故服之能令人长生。中卷主要论述内外双修之法。内修指阴丹、内丹,可驻形延年;外修指阳丹、外丹,可飞升成仙。「三一九室(行气固精术)者,内修之要也;还丹金液者,外炼之极也。」内外丹缺一,「皆未能升举」。下卷主要叙述黄帝服丹飞升及传授丹经故事,以及择日入山合药之宜忌事项。

1.62 万字 | 2023-09-03 20:43更新

道德真经论
道德真经论

司马光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异元来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警语序、宗教答响序、博山能仁寺等五会之语录、茶话、普说、拈古、颂古、佛事香语、参禅警语、开示偈、净土偈、宗教答响、宗说等锡、书、启、序、寿言、挽辞、博山和尚传、塔铭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响,又称博山大师宗教答响,系集无异元来回答学人诸士之种种质问。答响之一、之二又分参悟、净土、止观、戒律、布施、愿力、忏悔、福报、释疑、回向等十品。书中所收之剩录序,剩录,即道嵩壁如所编之博山老人剩(剩)录六卷,相当于元来语录之补遗,内容有上堂、茶话、颂古、偈、诗、赞等,今仅于本书卷首刊录黄端伯所撰之剩录序。又本书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参禅警语’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所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详称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作博山参禅警语、禅警语、博山警语。成正编,明代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辑录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23更新